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坚持提质增效 锐意改革进取 奋力推动科教文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4期 2021/07/22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指引下,财政支持科技、教育、文化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有力推动科教文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大力支持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财政部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扎实推进科技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持续加大投入,支持科技自立自强。2013—2021年,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2.6万亿元,年均增长4.3%。引导和推动地方、企业等全社会力量加大科技投入,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快速增加,2020年R&D支出约2.4万亿元,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在财政科技投入的大力支持下,经各方面共同努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九章、天问等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2020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世界第14位。

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快实施。聚焦推动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足额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创新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经费保障机制,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全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按照“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原则,推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加快组织实施。支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支持大院大所实施创新工程,实现“个性化”改革发展。

持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把基础研究作为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的重点,2013—2021年中央财政基础研究投入4853.8亿元,年均增幅8.1%,其中2021年增长10.6%。加快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

支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研任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综合运用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支持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支持方式,采用“先实施、后拨款”的资助模式,由企业等创新主体先行投入并开展各类科技活动,通过验收后再给予补助,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系统重构科技计划体系,将分散在40个部门近百项实行公开竞争方式的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为五大类,从顶层设计上改变了原有科技计划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支出政策“碎片化”的痼疾,打造了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新机制。从“放、管、服、落”四个方面,推动建立健全符合依法理财要求、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机制,特别是在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缓解科研经费报销难、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松绑+激励”政策措施。


坚持优先发展,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财政部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全面、系统、清晰划分了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保证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202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4289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九年保持在4%以上,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中央财政还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基本、强弱项,从教育阶段看一半以上投入用于义务教育,从区域看一半以上投入用于中西部地区并向农村倾斜,从软硬件看一半以上投入用于教师工资福利和学生资助,并向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建立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相关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根据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适时调整完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等相关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2016—202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7496亿元。全国每年约1.5亿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约250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生活补助,约1400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现相关资金可携带。此外,积极支持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启动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着力消除城镇“大班额”,补齐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短板,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支持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支持各地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公共服务纳入财政支持范围。支持各地公办民办并举、多种方式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重点支持推动各地建立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中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支持落实高职扩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和“1+X”证书制度试点等改革部署,支持各地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进项目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增强中央高校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资金的能力;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支持“双一流”建设,引导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2017年,中央财政在原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引导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地方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部省合建”,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健全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标准,推动精准资助,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每年资助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约1亿人次。同时,根据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会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适时调整相关资助标准,如2019年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新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同步提高普通本科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


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2020年,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深入推进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健全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中央财政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2013—2021年累计安排1911亿元,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按规定免费开放并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持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戏曲公益性演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流动文化服务等文化惠民项目,支持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选派文化工作者和文艺人才,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中央财政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等渠道,支持做好舞台艺术、出版、影视、纪录片等领域创作,培育高水平创作人才,多部资助作品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以及本艺术门类最高奖项。

支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财政通过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支持实施国家文化公园、石窟寺、革命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项目,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央财政通过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文化和旅游部做好红色旅游、国内外旅游宣传、跨境旅游合作等工作,支持各地实施旅游“厕所革命”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改善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助力挖掘优质旅游资源,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支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央财政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持体育部门所属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支持有关省份承办全国运动会、全国冬季运动会等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支持地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群众体育组织和队伍、援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大力支持国家队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财政通过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重点支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等。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其中,2018年起中央财政会同中央宣传部创新和改革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方式,除保留少量资金用于支持推动影视产业发展、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项目外,大部分资金通过注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重点领域文化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  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