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生命不息、践行不止——专访财政部退休干部薄兑功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 韩璐 特约通讯员 卫波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4期 2021/08/02


约好了和薄兑功老人上午9点在财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城区第二党支部活动站见面访谈,83岁的老人早早出门,提前10分钟到了活动站。记者不由联想到有关薄老的资料中的一段记录:“他严于律己,每天上、下班近3个小时的时间在路途上,却从不迟到早退。”访谈中,薄老亲切朴实,言辞很谦虚,讲起光荣在党50年,讲起人生、工作经历,令人感到颇多转折、充满故事,更对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党和国家的事业生命不息、践行不止的精神境界充满了敬意。

2021080215591627891155402032601.jpg

薄老获得“光荣在党50年”奖章


入党源自一种朴素纯真的阶级感情

   

“我是1938年出生的,标准的‘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1959年6月,还在山东淄博六中读高中的薄老作为学校的共青团干部,经过主动申请、组织重点培养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我的政治生命来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起点。说实在的,那时对党就是一种朴素纯真的阶级感情。我家在农村,解放以后,家里生活等各方面条件改善了,那时宣传社会主义的力度比较大,社会主义就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共产主义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没有剥削,人们都过上美好生活,很向往的。”回想起62年前入党的情景,薄老历历在目,朴素的阶级觉悟、满腔的政治热情,让他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同年7月,薄老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兵学院(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前身),开始军校学习生活。“我们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红军时期,那时主要培养电台工作人员,截获情报、破译密码等,在长征期间作出了很大贡献,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千里眼、顺风耳。”薄老说,学校的光荣传统对他影响很大,在军校学习的五年半是他形成正确人生观的一个关键阶段。“学校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教育都是很系统化的,教学质量很高。对党的认识,入伍教育我们学习古田会议精神,讲党的政治建设、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这些观念当时就牢牢记在心里。再一个,军队严格的纪律对自己的培养也很多,工作几十年,我在纪律方面一直严格要求自己。”


最初的理想是潜心军事科研


薄老在党务工作岗位上任职时间最长,但他职业生涯的起点却是军事科研工作,他说人生最初的理想是潜心科研,为国家军队建设、国防事业作出贡献。

1964年从军校毕业后,薄老进入军委装甲兵科学研究院研究所工作。按照部队的要求,新分配干部要下连队当兵锻炼,他打起背包来到河北张家口装甲兵某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练、同娱乐,很快就适应了基层部队的训练生活。由于群众基础好、军事素质过硬,部队首长让他代理连队指导员,从事连队政治思想工作,这也为他将来做党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了一年的下连当兵生活后,薄老回到研究所报到,他本想利用专业所学知识做技术研究工作,由于当时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比较少,领导安排他做政治干事,他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那时开展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活动,他们所对口当时非常贫困的北京房山史家营公社,宣传队的同志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在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当地老乡搞好农副业生产,解决饮水问题。薄老回忆说,当时房山的贫困程度可能你们这些年轻人无法体会,比如秋天采摘树叶,公社大队都是统一规定的时间,过早采摘会二次发芽,影响来年生长,树叶可以做菜和熬菜粥用。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当地老乡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浓浓的军民鱼水情,靠的是解放军处处帮衬老百姓。“支农这一年对我的锻炼很大,了解社情民意。后来到机关工作,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想到老百姓,制定政策一定要看符不符合老百姓的要求和希望。”

薄老真正走上科研之路是在1979年整建制转业到兵器部之后。当时研究所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决定组建工程力学研究室,薄老作为筹建负责人参与筹建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他负责的研究室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说着,薄老拿出当时刊载科研成果论文的期刊,微微泛黄的纸面、密密麻麻的铅字,浸透着他最初的理想与热情,记载着曾经付出的心血与艰辛。


结缘财政,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为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88年4月,国务院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由财政部归口管理。薄老1990年调到国资局工作,自此与财政结缘,一直到退休。

“国有资产管理是新的事物,国家正在探索怎么管,军工领域的国有资产更有特殊性。”刚进国资局时,薄老担任军工处处长。他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为加强战备,中央决定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很多军工企业在三线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企业渐渐和沿海地区的企业拉开了差距。当时一些部门很简单的做法就是让企业破产,工人反应很强烈。按照当时的政策,企业的医院、学校等社会功能要进行剥离,这在发达地区是可行的,但在偏远地区不可行。“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对三线国防军工企业国有资产状况的调查,深入到深山峡谷人烟稀少的工厂调研。”薄老说,当时有一些企业生存很困难,选址没有经过充分考察论证,有地表污染、地方病等情况,不再适合生存,这样的企业可以进行搬迁处置;但有些企业技术很先进,产品也很好,就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参与不了市场,像这样的企业应该在大城市设置“窗口”“平台”参与市场活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情况起草了《关于三线搬迁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有关问题的意见》(以国办发〔1992〕3号文件下发执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把防止和制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首要任务,当前应及时查清国有资产流失渠道”的指示,国资局下发了《关于组织调查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通知》,国资局综合司、财政部工交司、经贸委企业司、中央政策研究室组成联合调查组赴地方调查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薄老带队去了陕西、四川、贵州等省进行调查。同时收集、整理反映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材料,基本摸清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及形式,拟定采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上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

谈起从科研工作向管理工作的“转型”,薄老感慨:“科研工作是比较具体的,没有太多复杂的关系在里面,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管理工作则弹性比较大,影响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动脑子,需要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不能只是机械地执行政策。要学会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脱离实际。任何工作,立足于群众、立足于实际,这是非常重要的。”


1889354446.jpg


 “退休不褪色”的优秀党务工作者


1998年退休前的几年,薄老一直在国资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做党务工作,其间被评为“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优秀干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务工作是很有作为的,看你怎么干。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早就四分五裂了。所以要坚信这一点,才能办成大事,人民才能得到好处。”薄老语气坚定。

“当然,做党务工作时间最长的是在离退休干部局。” 薄老笑着说,“从2003年城区二支部改选担任支部书记至今已有17年了,时间、精力上付出不少,但是我想,要干就好好干,不能马虎,回想起来无怨无悔。”城区二支部的党员来自20多个原行政事业单位,居住高度分散,但支部坚持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中,努力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凝心聚力,做到“户散人不散”。他总是强调,要为老同志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发挥老同志的作用,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增强大家的凝聚力,把支部工作干好,老同志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建设让大家倍感温馨的离退休干部之家。2014年、2017年和2019年,支部被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

“老干部受党的教育时间长,理论学习很重要,一定要紧跟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城区二支部,对于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根据老同志的实际情况,坚持以自学为主,研读原著,适当组织听辅导报告、学习交流。在支部活动站的学习园地,张贴着十余份老同志学习体会,有打印的,也有手写的。“大家都讲讲体会,收获很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薄老讲道,政治理论学习要结合实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都“宅”在家,支部利用微信平台组织微视频座谈会,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疫情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组织支部党员捐款8000余元。

薄老还积极引导老同志在社区、在社会发挥作用,传递正能量。组织大家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比如社区防疫值班和防疫活动、帮助贫困学生结对子等。虽然不是支部活动,但把老同志发挥的作用辐射出去了,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他自己也积极帮助社区开展工作,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社区居民都愿意向他反映问题,他也尽力协助解决,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薄大叔”。

已有62年党龄的薄老对党的事业充满深厚感情,他说:“共产党人开创的事业一直在延续,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的党从成立之初,经过曲折艰难的过程,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到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关心人民群众冷暖,在任何时候都要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生命不息,践行不止。”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