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实践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湖南衡阳: 出台“1+N”措施 推动财源建设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5-24
作者: 湖南省衡阳市财政局|邹丽娜 单梦龙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09期

财源建设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财政实力的治本之策,是夯实“三高四新”战略财力保障的基础性工程。湖南省衡阳市财政局把财源建设摆在首位,在出台《落实“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实施财税提升三年行动的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原地倍增”、企业上市、总部经济、企业奖补、五好园区等措施,进一步打造“1+N”措施服务新高地,推动全市“三高四新”财源建设高质量发展。


聚焦规模效益企业,做强基础财源

一是加强土地要素支撑。对倍增培育工业企业因扩产扩能所需新增用地,可按该市现行工业用地最低价格出让。倍增培育企业在原地增资扩产,需提高容积率或新建建筑物的,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予以优先调整,不再增加土地价款。二是强化财税资金支持。倍增培育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当年设备投资达到一定规模,按照贷款利率予以贴息补贴。同时,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一定额度,或企业高管投资入股本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三是强力赋能企业发展。倍增培育企业可优先参加“船山论坛”路演并纳入衡阳市上市后备企业库。每年选取倍增成效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并颁发奖牌、证书,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为倍增培育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将倍增培育企业用工难等问题,列入企业所属产业链重点指导名录,产业链长的优先协调解决。


聚焦上市后备企业,壮大骨干财源

一是精准服务企业上市。健全企业上市帮扶体系,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分类规划企业上市路径,对上市后备企业科学调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积极构建梯次推进格局。采取“一企一策”办法,对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土地房产确权、税费缴纳、股权纠纷、证照补办和行政许可衔接等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妥善解决。二是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对于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引进国有产业基金入股且在湖南证监局完成辅导报备的企业,每年新增税收贡献部分,由受益财政给予奖励。企业因上市而产生的新增税负等,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补助。对注册地在衡阳市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内企业或其资产给予补助,着力加大对后备企业上市前税收贡献的奖补。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做好企业上市中土地、融资、立项、环评、技改等要素保障工作,帮助企业加快上市进程。通过打造整体化、系统化供应链,降低上市后备企业物流成本。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上市后备企业产品在市政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社会公共领域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率。四是加大“放管服”力度。建立企业上市事项办理绿色通道,加快事项办理进度。发挥企业上市辅导中心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创新建立政府金融顾问制度,为上市后备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宽严相济、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行为施以准确合理的行政处罚。


聚焦市外重点企业,引进新兴财源

建立总部企业奖励资金池,奖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根据不同类别企业分别设定行业标准,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自认定后起前5年按地方财政贡献的一定比例缴入总部企业奖励资金池,通过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企业发展。对年缴纳个人所得税达到一定额度的总部企业高管,按照所缴纳个人所得税市区留存部分给予适当奖励。企业引进的高素质人才享受衡阳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对重点引进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特大项目,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研究制定精准的特别扶持政策。压实各单位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原则上在5个工作日内将奖补资金拨付到位,为总部经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聚焦园区发展潜力,培育园区财源

一是完善园区管理体制。设立市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对全市产业园区进行规范有效管理。进一步理顺园区与地方关系。推动园区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加快园区优化整合,以质量为导向,建设“一区多园”并做大做强。二是转变园区发展方式。坚持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定位,壮大新兴特色产业。夯实园区科创基础,积极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建立园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制定“禁限控”目录合理布局园区内企业,筑牢园区安全防线。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激发园区发展动力。加快编制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加强招商储备,加强与外地园区合作共享力度。构建以绩效为中心,多元化、市场化的人事薪酬制度,树立为“改革者担当”导向,让想干事的人干成事、能干事的人有作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四是强化园区发展保障。支持园区调区扩区,力争到2025年,全市产业园区新增实际开放面积不低于120平方公里。采取“1+N”母子基金投资模式,吸纳各类资本支持园区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能车间建设,强化数字智能支撑。深入实施“人才雁阵”“万雁入衡”行动计划,吸引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服务园区发展。


聚焦惠企直达机制,激发活力财源

一是突出政策措施集成。对涉企政策措施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将全市所有企业奖补政策措施汇集成一个文件,共26条、53项,全面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二是突出细则落地。采用条目式将涉企奖补政策措施逐条列出,并同步公开优化企业奖补投入政策措施一览表,明确奖补内容、奖补标准以及责任部门,方便企业更好地掌握涉企奖补政策措施内容。三是突出奖贷联动。建立健全奖补资金分担机制,涉及税收的由受益财政按现行财政体制比例分担;根据银行对衡阳市的贷款发放、税收和支持平台公司融资化债等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匹配财政存款,撬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四是突出惠企服务。通过搭建“奖补政策智慧云”服务平台等,实现政策措施精准推送、资金便捷申报和快速拨付,做到企业常规上报数据达到政策措施享受标准后,奖补直接兑现到位,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责任编辑  刘慧娴  梁冬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