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当初秋的风中刚带了些许凉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的万亩小麦已经陆续成熟,迎来了丰收。
“今年以来,在自治州党委、政府和自治区财政厅的坚强领导下,州财政局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强化资金投入保障,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规范资金项目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保障。”伊犁州党委副秘书长、财政局党组书记王建强告诉记者。
千方百计促投入
伊犁州财政局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截至7月底,财政支农支出达到73.78亿元,较上年增长29.44%。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8.94亿元、自治区专项资金34.85亿元。落实州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发展资金比例达到13%。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1.42亿元投入乡村振兴。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融资担保机构为州直2127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降低融资担保费率至1%及以下贷款7.85亿元,共减免担保费633.99万元。建立乡村振兴分类分层激励奖补机制,引导县市加大投入、主动作为。
有力有序保重点
为坚决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伊犁州财政局筹集资金18.91亿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18.35万亩。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78亿元,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安排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5700万元,对补贴品目内的农机具实行敞开补贴、应补尽补,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州本级安排20万元支持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耕地家底、挖掘耕地潜力。安排资金1977万元,重点支持州农科所、昭苏县、伊宁县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促进玉米等种业自主创新。安排中央、自治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财政补助资金14.86亿元,较上年增长9.04%。
点面结合求突破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粮食丰产丰收基础。聚焦自治州“8+1+1”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排资金6232万元,支持县市重点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聚焦小麦、玉米、大豆等重要农产品,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安排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基金3.4亿元用于新增粮食产能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安排2.53亿元水利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中小河流域治理,提升中小河流防洪减灾能力。安排7729万元,支持建设大量农民群众急难愁盼村内公益项目,搭建公共财政向农村延伸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平台。
不折不扣强监管
坚持项目资金 “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州县乡分级建立分工明确、权责对等的资金分配、使用、监管机制。建立项目跟踪管理、资金使用备案等监管制度,所有衔接资金项目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使用,确保财政衔接资金 “精准投入”,保障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健全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落实衔接资金直达管理要求,依托直达监控系统,对衔接资金进行常态化监管。与州乡村振兴局加强部门协同联动,构建“提醒、调度、通报、整改、约谈、抽查”六环联动工作机制,将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和乡村振兴局防返贫监测系统对比分析,提升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加大调查研究、督导检查、绩效评价、财会监督力度,强化综合结果运用,体现奖优罚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