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2024年第03期卷首 |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 特约评论员|申学锋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03期 2024/02/20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基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财政服务保障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必须坚定政治站位,牢记“国之大者”,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引导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抓耕地和种子,确保粮食产能提升。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良田粮用原则,良田好土优先保粮食。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抓,大力支持种业振兴行动,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考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的关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证其他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特别是抓好大豆和油料生产,抓好生猪和“菜篮子”工程。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多途径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脱贫群众从脱贫逐渐走向致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注重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更多获得感。统筹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让转移人口“留得住”“有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支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加快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让广阔农村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