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互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作者: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3期 2024/02/02

互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财政局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三农”工作资金保障,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全县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青海省互助县财政局开展结对帮扶入户调查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认真贯彻落实过渡期财政支持各项政策。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措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继续支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及时帮扶。二是落实好易地扶贫搬迁贴息支持政策,加大对集中安置区搬迁后续扶持的支持力度。三是继续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产业帮扶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四是配合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推动项目持续发挥效益。


(三)做好产业项目支持工作。做好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保障,按要求逐年提高产业项目资金占比。一是紧紧围绕打造“七彩农业”名片、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因地制宜调整资金支持结构,持续推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二是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依托土族故土园景区、北山景区、油嘴湾、卓扎滩等景区建设,积极开发自驾游、民俗游、田园游等精品线路,做优“七彩家宴”“河湟洋芋宴”“互助馍馍”等特色饮食产业,全力打造东沟卡朗、南门峡磨尔沟、秘境松多等消费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带动吸纳更多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从事餐饮民宿服务、文创商品制作、农畜产品销售等产业增加收入。三是大力支持劳务品牌培育,深入实施乡村特色工匠培育工程,依托互助家政实训基地等平台,加快培育壮大“互助家政”、盘绣等特色劳务品牌,带动更多脱贫户和低收入家庭增收。四是加大以工代赈帮扶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以工代赈项目,严格落实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政策措施,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务工,为农牧民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创造条件。五是精准发放各类涉农补贴,按照“早发放、早受益”的思路,及时向农牧民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六是精准落实惠民补贴,持续加大一次性交通补助发放、雨露计划申报条件和补助标准等政策宣传力度,精简申报程序,坚持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应知尽知”“应补尽补”。七是做好经济强村工程支持工作,全面推行村集体经济“梯队管理法”,探索开展以“组织联学促提高、产业联兴促发展、民生联带促改善、制度联建促规范”为主的“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提速。




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精准财政资金支持方向



(一)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项目。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守好耕地基准线、稳定粮食生产线、划出节约保护线,牢牢守住全县90.39万亩耕地保有量,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万亩左右,全县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稳定。二是扎实开展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和撂荒地整治,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农田质量提升工程,推广商品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和全膜栽培技术、选育抗旱品种、“水肥一体化”等旱作节水新技术,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三是持续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改造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等重点工程。四是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约增效为标准,积极扶持建立种子示范基地,持续培育壮大特色制种产业经营主体,全力争取国家种业“北繁高地”核心区项目落户互助。五是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牢绿色发展第一关,稳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牧业,持续加强秸秆、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二)深入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建设。继续做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更多财政资金注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持续完善村级交通、水利、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条件,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的收入。发挥财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引导项目申报部门做深做实做细各项前期工作,充分准备,精准争取,提高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申报的成功率,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全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生态+”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全省第三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互助土族故土园和4A级旅游景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多点布局“感恩班彦”“福地东沟”“秘境松多”“灵净东和”等“一乡一品”乡村旅游及丹麻镇哇麻村、红崖子沟乡张家村等古村落旅游景点,全面推出土族民俗游、农事体验游、生态观光游等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旅游线路,积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七彩家宴”“河湟洋芋宴”“北山牦牛宴”等一批美食产品,持续开发八眉猪、青稞等小包装食品及青稞红曲茶养生饮品等土特产,加快形成体系完善、布局合理、品质优良、百花齐放的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结合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和非遗生产性保护等工作,积极打造“青绣之源·盘绣之乡”品牌。




规范资金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强化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按照项目全覆盖、资金全覆盖的要求,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督促项目单位明确资金绩效目标、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持续推进资金绩效管理,从事后“考与评”向事前“督与导”转变,确保每笔资金“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结果有应用”,争取做到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贯穿全过程,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成效。


(二)严把项目入库关口。主动协调配合县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在产业选择、项目谋划、项目库建设和资金支付上把脉问诊,优先确定产业发展后劲足、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健全、资金使用效益显著的项目为衔接资金支持的重点。全县2023年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占比达到了70%,除支持马铃薯、油菜、蚕豆、八眉猪养殖、乡村旅游等传统产业外,近年资金投入向高原冷凉蔬菜、种子工程、家政等产业倾斜,进一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力争通过项目引领,建立系统化、链条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为提高农业产值、提升农民收入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三)加大督导指导力度。为进一步强化衔接资金管理使用,结合财会监督工作,建立了与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县审计局等部门的联合督导监管体系,打破原先各监管单位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的局面,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用好、用足、用出效益。


(四)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青海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管理操作指南》的要求,细化对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公示公告、项目实施、资金支付、竣工验收、资产确权、资产移交和绩效目标考评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促使项目程序规范、资金安全、产权明晰、管理有序。


(五)加大培训力度。为进一步提升全县各相关单位、各乡镇相关人员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管理能力,确保衔接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县财政局积极邀请相关专家,就衔接资金产业选择、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建立、资金支付、项目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


责任编辑:廖朝明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