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河南: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贡献财政力量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庆业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1期 2024/01/12
图片
周顺 摄


牢记嘱托  奋勇争先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贡献财政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庆业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农村大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南“三农”,每次到河南考察必看“三农”、必讲“三农”。河南财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农业强省目标”殷殷嘱托,立足财政职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监督管理,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



心怀“国之大者”,为河南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全国前列扛稳使命担当


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放在全省财政工作全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一是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厅党组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正确方向。


二是在优化工作机制上见实效。成立由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设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和产业振兴、乡村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3个专项小组,建立定期汇报、分工协作、学习会商、台账督办和调查研究5项工作机制。全面梳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明确的重点保障任务,制定厅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建立重点任务工作台账,加强督查督办力度,跟踪问效执行情况,确保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工作落细落实。扎实开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围绕“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及执行情况”等3项内容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引导省辖市党委政府切实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财政支持力度。


三是在强化政策保障上求突破。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先后印发《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和《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不断优化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集聚效应。


发挥财政优势,推动各类资金多元高效投入乡村振兴


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把农业农村作为优先保障领域,推动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一是抓筹钱,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2022年以来,全省农林水支出2016.1亿元,累计筹措衔接资金208.78亿元,53个脱贫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到位资金363.32亿元;按照中央要求,不断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2年全省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支出的比重达48.37%;每年从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中倾斜安排20亿元,支持重点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扩大政府债券用于农业农村规模,2021—2022年,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新增债券共计636.4亿元,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军需”。

二是抓管钱,确保宝贵资金花出成效。乡村振兴资金体量庞大、关系到农业农村根基和农民切身利益,为确保每一分资金都花出去、见成效,利用财政直达资金监控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防返贫监测系统进行“线上研判”,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制度,强化资金项目动态管理。河南已连续7年在国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累计获得奖励资金16.5亿元。

三是抓撬动,财政金融联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支持省农信担保综合运用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保费补贴、应急续贷等政策工具,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为纽带,以“金融服务、信用评价、产业支撑、风险防控”四大体系为支撑,打造财政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河南模式”。截至2023年9月底,已在省内118个县(市)推广新型“政银担”模式,累计实现担保规模61.43万笔、838.67亿元。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带动作用,2021—2022年,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直接投资乡村振兴项目34.69亿元,培育出秋乐种业、金豆子、金丝猴、牧原集团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重点领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保障


立足自身职能,把财政资金精准投向粮食生产、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领域,为河南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准有力保障。

一是在“藏粮于地”上持之以恒。全省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55亿元,支持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4%、占全国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1/12,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多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超300万亩,为河南省粮食“十九连增”、近7年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在“藏粮于技”上勇打头阵。近年来,加强科技资金统筹力度,累计投入资金17.88亿元,大力支持“中原农谷”内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中原农谷”投资基金,30亿元的河南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助力,积蓄了充足后劲。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

三是在“产业发展”上开辟新路。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设施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产品,2017年以来,累计下达资金44.7亿元,支持创建了1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9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强镇,以及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前列,培育出延津小麦、泌阳夏南牛、灵宝苹果、内乡生猪、正阳花生等全国知名品牌,为打造农业新的增长极、打通一二三产融合转化通道开辟新路径。

四是在“稳固根基”上久久为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信阳革命老区时“两个更好”重要指示精神,支持兰考等欠发达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探索老区乡村振兴新路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提高至60%,支持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914个,持续强化农民技能增收、经营增收、财产增收、转移增收。2023年扶持1827个党组织战斗力强、集体成员发展意愿强烈、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多元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2年全省村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到4.9万个,有经营收益村占比78.5%,比上年增加4.3个百分点。

五是在“宜居宜业”上敢打硬仗。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连续多年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强力推进,特别是2022年以来,大力支持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等工作,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累计创建“美丽小镇”500个、“四美乡村”1.02万个、“五美庭院”183万个。此外,2022年以来累计安排41.9亿元,支持加快推进全省县乡公路、通村公路等项目建设;统筹资金67.8亿元,推动美丽乡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等建设,推动“老家河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