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以“三新”“四化”推动国有资产价值动态实现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谭静 李尚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23期 2023/12/08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对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等作出明确要求。对各级财政部门而言,管好用好国有资产,推动国有资产价值实现,既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使命,也是统筹财政资源、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内在要求,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此,本刊特推出专题报道,探讨国有资产治理体系构建与完善的路径选择,并交流浙江、广东等地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与盘活的实践经验,以飨读者。




以“三新”“四化”推动国有资产价值动态实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谭静 李尚


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从根本上看是国有资产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和路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我国形成并积累了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2022年全国可计量计价的国有净资产总额达到了169.7万亿元,是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亿元的8.33倍。随着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如何推动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更好实现其价值不仅关乎新时代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的全面提质增效,更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应立足国有资产价值新内涵、治理新格局、管理新思维推动国有资产价值动态实现,加强国有资产价值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的法治化、市场化、专业化、数智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释放国有资产价值。




立足“三新”推动国有资产价值动态实现


(一)重构经济价值与公共价值统一的国有资产价值新内涵。国有资产既具有资产的一般经济属性,具有经济价值,又具有产权归属及功能目标上的公共属性,具有公共价值。新时代完善国有资产治理、加强国有资产盘活利用需要同时发挥好国有资产的经济价值和公共价值。国有资产经济价值的实现应在市场机制下秉持“成本—效益”的基本理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提高国有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率,提升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公共价值的实现则是要推动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收益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营始终聚焦国家战略、民生福祉等公共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经济价值的实现是公共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新时代推动国有资产价值更好实现需推动国有资产微观管理和宏观治理有效衔接,实现国有资产经济价值和公共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国有资产多元共治的新格局。国有资产价值实现具有经济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双重性,涉及国有资产宏观治理和微观管理多个环节,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治理,更要发挥好政府作为监管者和所有权代表的治理作用,构建形成国有资产多元共治的新治理格局。一方面要围绕国有资产综合价值实现,进一步健全人大监督、政府管理、国家审计、司法监督、财会监督分工协同的国有资产现代化治理新格局。用好多层次监督体系,以高质量协同监督促进高水平管理创新和效能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要以综合性《国有资产法》立法为契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机制和分配秩序,厘清宏观治理层面国家所有权管理、微观运行层面国家所有权产权管理与国有资产公共管理的边界及职能定位,形成宏观配置有顶层治理、微观运行分工协同的高质量治理格局。


(三)树立国有资产空间治理的新思维。要跳出单一主体、单一资产、单一政府级次、单一区域维度,从“全国一盘棋”的财政资源资金资产资本“大统筹”的宏观空间视角研究国有资产价值实现的底层逻辑和实现机制。国有资产价值实现的空间思维是跳出区域行政空间局限的多维、立体、动态思维。基于宏观的空间思维研究国有资产,可以发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区域市场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国有资产的价值不再只是显性账面价值的静态概念。为此,要以国有资产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搭建跨级次、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资产配置、资本运营平台,切实推动国有资产着眼国家重大战略的全域流动和布局结构优化。




国有资产价值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经验总结


(一)明确管理改革路径,统筹推进国有资产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价值的实现需要从推动国资管理改革的高度统筹推进。为此,湖南、山东等地积极推进国资管理改革,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为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了国资管理与国资价值实现的双提升。如湖南省立足“大资产观”的国有资产全局视角,明确资源、资产、资金“国有三资”管理改革路径,把握“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的“三化”原则,通过制定清查底数清单和盘活任务清单,综合运用“用、售、租、融”等方式推动国有资产盘活,有效地放大了国有资产价值。山东省聚焦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多部门联动推进和联动监督机制,优化存量与增量资产的配置方式,统筹推动全省一盘棋的国有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了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和挖潜增效。


(二)加强资产使用管理,推动资产跨区域跨级次利用。国有资产价值实现的方式不仅在于通过市场交易,更应以加强资产的使用为目标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围绕共享共用难点堵点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数字技术的引入与利用,提升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如浙江省杭州市借助浙江省财政厅“资产云”和“杭州市智慧公物仓系统”等公物仓数字化应用,构建杭州市全域公物仓,形成“统筹管理、分级保障、应急共享、节俭高效”的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创新体系,推动公物仓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借用和调剂。金华市则针对户外资产管理难题,搭建户外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户外资产底数“一张图”管控、异常“一张网”预警、配置“一盘棋”统筹,充分发挥资产使用价值。


(三)完善市场化交易体系,数字赋能国有资产盘活。与传统资产交易方式相比,国有资产的数字化交易通过线上方式在满足国有资产交易“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交易对象范围窄、交易成本高、交易溢价率低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降低国有资产交易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交易价值,多地政府部门探索借助全域互联网平台推动国有资产的数字化交易,以数字赋能国有资产盘活利用,极大地促进了国有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实现。如浙江省昆山市、杭州市余杭区、富阳区等地以数字化交易方式开展废旧船舶处置、店铺招租、房产处置等资产处置,不仅提升了国有资产处置效率,溢价率也大幅提升。




以“四化”改革推进国有价值动态实现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综合法与专门法的立法协同,加快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的法治化进程。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的法治化是国有资产价值动态实现的法治基础,需进一步完善综合法和专门法相互协同的国有资产法律法规体系。《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修改,一并考虑)已经纳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即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国有资产法》以《宪法》为引领,定位于综合性、基础性立法,具有统领性,聚焦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涉及的根本性、关键性、共性问题进行立法,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资产现代化治理体系和管理体制。国有资产专门法立足不同类型国有资产治理和管理的特点及不同环节的具体要求进行专门的立法和建章立制。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到《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同步修订,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国有金融资本、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立法推进,以及相关法规、规章的“立改废释”。综合性《国有资产法》与各专项法的立法工作要协同推进。


(二)打破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通,提升国有资产配置和交易的市场化水平。国有资产价值的动态实现需立足于市场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完善国有资产配置的市场化机制,综合考量调剂、购置、建设、租用等配置方式的成本,根据产品供给变化及时推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更新调整,尝试以共有产权等新方式配置资产。加快推进传统产权交易机构与互联网交易平台的融合发展,打破时空局限,构建国有资产全域流通和交易的新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线上拍卖和线下拍卖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国有资产全域数字化交易及价值实现的法治化机制。加快推进不同级次和区域公物仓、罚没仓、公益仓等资产管理平台信息互通和资产统筹,让各类资产和要素在流动和流通中释放更大价值。


(三)依托专业化平台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国有资产治理专业化能力。依托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和资本运营平台,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实现跨区域、跨级次的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提升国有资产综合使用效率,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向管资本转变。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专业化平台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职业技能认定等方面的服务。构建从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路径。


(四)立足生态思维和技术创新融合,促进国有资产治理数智化转型。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形成以数智化思维、数智化生态、数智化技术、数智化运营构成的国有资产数智化治理体系。推动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优化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本统计报表。在现有国有资产综合信息系统基础上,探索建立健全国家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议本着开放、竞争的市场化原则,着力培育一个具有组织力和生命力的多元化应用服务供给市场,以竞争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数智化转型降本、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