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2023年21期封面故事——金华:八婺为弦 奏响新时代和美乡村协奏曲
金华:八婺为弦 奏响新时代和美乡村协奏曲
金华市财政局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地调研首站选在了金华市寀卢村。金华市财政局进一步挖掘“千万工程”深厚底蕴,充分总结提炼财政支持“千万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让八婺大地上的新时代和美乡村协奏曲悠扬远播。
20年来,金华财政部门紧紧聚焦“千万工程”,着力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千万工程”政策体系,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逾334亿元。从干净到美丽到富裕的三个升阶,财政支持“千万工程”的三次蝶变跃然眼前。
2003—2010年,财政辅助支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启动“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8年间投入市县财政专项资金29亿元,完成4103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实现全市第一轮整治全覆盖。
2011—2017年,财政加码支持“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启动美丽乡村建设,7年间投入市县财政专项资金132亿元,支持实施“12510”精品培育工程,实现乡村全域美丽。
2018年至今,财政聚力支持“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和美乡村建设,近6年金华市县统筹财政资金173亿元,支持实施产业提质、生态修复、文明提升、治理创新、富民惠民五大行动,全力打造未来乡村,由外而内全面拓展“千万工程”内涵。
金华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发力推进“千万工程”。财政部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四手联弹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四重奏推动乡村振兴走向高潮。
立足财政部门“高站位”,彰显财政支持“千万工程”政治担当。一是紧扣中心,建立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履行“千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千万工程”重心指向哪里,财政扶持政策、项目资金、指导服务就跟到哪里,做好财政保障工作,实现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再晋升“全域美”。二是审时度势,逐步转变财政资金引导方式。根据“千万工程”推动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以市区为例,从财政补助为辅,且市、区、乡按3:5:2比例配套,到市财政以奖代补,不再硬性规定基层财政配套,逐步减轻农户、村集体、乡镇财政筹资压力,加强财政资金主导和引导作用。三是积极有为,协力平衡财政支持政策力度。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平衡各子政策的权重,根据轻重缓急、群众需求,从支持卫生洁化、村庄绿化等拓展到乡村经济、乡风文明等领域,助力实现从人居环境整治向农村全面发展迈进。
巧用财政资金“撬动力”,构建支持“千万工程”多元投入格局。一是财政支持“千万工程”力度显著提升。通过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切实加强“千万工程”投入保障。二是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牵头建立以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多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体系。“政银担”支农服务全覆盖,2022年底全市在保余额120.8亿元,在保户数9027户,其中小微“三农”主体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115.2亿元。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不断创新农村投融资机制,鼓励越来越多的主体到农村投资兴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共吸引村集体投入、社会捐助、金融资本投入等资金超61亿元,直接用于新农村建设。
提升绩效管理“话语权”,迭代支持“千万工程”政策体系。一是推动惠农资金绩效监管成果全应用。2018年以来,对“千万工程”相关的27个政策和重大项目开展了事中监管和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7.82亿元,提出优化完善建议166项,取消政策(项目)4个,优化调整剩余23个,推动市区财政支持“千万工程”政策迭代升级。二是提升惠农资金“智”管能力。开发建设“金阳光”惠农平台,政策超市模块可快速查找财政支持“千万工程”相关政策。接入农村“三资”管理系统数据后,打通市、区、乡、村间转移支付资金数据通道,初步构建到村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全环节监督跟踪机制。三是完善惠农资金直达快享机制。在全市调查摸底基础上,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财政惠农资金直达快享的通知》等直达资金监管规范,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定期通报,倒计时盯办”的资金调度机制,加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等惠农资金追踪提效。
开展支农政策“大调研”,深化支持“千万工程”资金统筹整合。一是以“大调研”构筑涉农资金整合路径。通过对58项市级支农政策逐项开展绩效调研,实地走访36个村、13家农业企业,深入了解分析,最终形成“一个口子、两个统筹、三个转变、四种分类”的市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路径。二是推动支农政策跨部门实质性整合。在2021年市级支农政策革新中,强力推动市级11个部门40余项支农政策,整合成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7大类21项内容的政策体系,实现乡村建设和运维政策跨部门实质性整合。三是推动财政惠农资金管理模式重构。将市级支农资金分为竞争立项类、直接奖励类、普惠类、绩效奖补四大类,进一步明确支农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如明确市级竞争性立项类资金由市级部门直接兑付、管理到底,避免将市级项目管理和资金监管责任转嫁到区。
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获住建部发文全国推广,入选中宣部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发布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洗衣房地方标准,生态洗衣房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首创居家养老模式,为“老有所养”提供全国范本;浙江省“千万工程”展示馆落户金华市花园村。财政部门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维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系列政策支持,为乡村五线谱增添灵动音符,谱写着金华和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新篇章。一是全域化实施美丽乡村创建,实现乡村“风貌美”。20年来,金华市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共同富裕示范带5条,培育美丽乡村风景线65条,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5个、特色精品村269个、达标村2697个。二是差异化发展新型业态,激活乡村“产业美”。大力发展新业态,全市各类农家乐经营主体2100多家;培育淘宝村519个,总量全国第2,创建省级电商专业村536个,全省第1;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3万套,实现农户和村集体收益5.3亿元。三是系统化推进传统文化传承,拓展乡村“文化美”。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市累计实施保护历史文化村落305个,拯救古建筑1400余栋;4个案例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传承发展国家级非遗项目36个、省级116个。四是多元化探索强村富民路径,汇聚乡村“共富美”。全面实施十县区域联动、百镇共建强基、千团联千村、万名乡贤助共富等“十百千万”行动,达成山海协作、共建联盟等项目320个,投资规模超484亿元,举全力缩小“三大差距”。其中百镇共建强基行动获评浙江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五是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集成乡村“融合美”。出台《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十四五”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建设方向。谋划了未来乡村“12820”特色创建体系;建成“四好农村路”7600公里,实现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达率100%;义务教育农村学校标准化比例达100%。
责任编辑:陆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