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封面故事:守护一泓清水 画出一片锦绣

作者: 山西省太原市财政局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20期 2023/11/07

守护一泓清水 画出一片锦绣

山西省太原市财政局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依汾而建、因水而兴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太原市财政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山西的母亲河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殷嘱托,以项目为支撑,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绿化模范城市及汾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图片

刘永恒 


多渠道整合资金,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2018年,山西省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作为这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原市共有治理面积252平方公里,占山西省试点区总面积的45%,共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7.39亿元、省级补助资金5.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8.95亿元。同时,太原市财政局积极整合资金,把用于汾河干支流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水土流失治理与矿山生态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等相关专项资金4.45亿元,按照“职责不变、渠道不乱、资金整合、打捆使用”的原则,优先支持或向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倾斜。


在各级财政部门齐发力,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等多部门联动配合下,太原市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了娄烦县涧河人工湿地水质改善等17项工程、汾河水库上游隔离防护等5项工程,其中地表水源地汾河水库生态治理项目列入全国26个湖泊生态治理试点项目及国家江河湖泊生态治理的15个项目之一;推进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了地质灾害治理、工业厂矿恢复治理、流域治理、雨污分流、污水治理、生态修复等40项工程,完成地表塌陷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5.86平方公里,矿山生态整治14.26平方公里,农用地整治1.32平方公里,草地生态保护修复治理0.94平方公里,汾河上游水源涵养61.27平方公里,河道治理33.4平方公里,坡沟治理18.92平方公里,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6.03平方公里。


经过系统修复治理,汾河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汾河上游干流生态流量、入黄径流量、森林覆盖率、水功能区达标率等指标均得到优化。


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构建西山绿色生态系统


西山,是太原市所辖的西部边山,也是太原市的生态屏障。曾经的西山因富藏煤炭,经历了无序的粗放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加快西山环境整治,推动西山改头换貌,太原市成立太原市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办公室,并出台了《关于促进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按照先实施绿化,后进行适度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司承载、园区打造”的方式,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太原财政共安排资金14亿元用于鼓励公园开发建设。


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太钢、国信、梗阳、晋峰等企业积极投身西山生态治理修复,先后建成30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累计治理破坏面约6平方公里,造林绿化约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40%。如今,玉泉山森林公园、万亩生态园、长风城郊公园等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已成为风景秀美、游人如织的西山生态旅游区。


加大财政投入,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市财政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及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


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制定并印发《太原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三年建设、两年巩固”的总体思路,确定了10项重点工作任务,2020—2022年总投资规模34.71亿元,在林业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实施各类营造林107.9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2.48万亩,通道绿化533.2公里,村庄绿化491个,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1.13万亩;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城区公园绿地数量375处,公园绿地面积增加600.03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75平方米,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1%;义务植树方面,累计新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51处,创新开发“植树码”微信小程序,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编制出台了《太原市古树名木保护专项规划》,对4700株散生古树名木进行了政策性投保,保护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保护。太原市统筹推进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丰富汾河水量、改善汾河水质,2020—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49.09亿元。安排汾河水库库区移民补助及生态补偿项目资金2.8亿元;汾河流域综合治理及水利工程建设资金16.04亿元,用于两库四河、太榆退水渠等重大水林项目;安排水质监测、水污染调查、水污染治理等水环境整治资金5.6亿元,推进水质改善;安排污水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22.88亿元;安排城市雨污水分流改造资金1.77亿元,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58公里。经过多源头的综合治理,汾河水生态质量好转,风貌明显改善。全市各地表水体综合污染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汾河太原段全河段水体综合污染指数由2015年的1.12降低到2020年的0.277,下降75%;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5年的75%提高到2020年的100%,汾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全面好转。集中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2020年6月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2021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66.67%;2022年地表水国考断面首次全部达到优良水体。汾河水质进一步巩固提升,“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水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正在变成美好现实。特别是北起上兰汾河漫水桥,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的汾河景区,总长43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约8.5平方公里。通过统筹水系治理、植被绿化、配套设施、景观建设、湿地生态建设,景区内现有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布设40余处文化景点,160余种鸟类栖息。对防洪防涝、气候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意义重大,已成为太原市生态环境系统中重要的调节器,更是太原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