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辽宁:打好政策“组合拳”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辽宁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20期 2023/11/02

打好政策“组合拳”  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财政厅


辽宁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是我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工业振兴寄予厚望,赋予重托。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辽宁各级财政部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打出政策“组合拳”,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产业安全贡献辽宁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工业振兴


积极谋划财政支持政策,优化财税制度,推进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2021年以来,围绕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全省各级财政上下联动、创新协同,聚焦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重点支持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扶持壮大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出台了25项配套政策,总体上形成了规划、项目、资金及考核一体推进的完备工作体系。二是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成立由省财政厅牵头的“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工作专班,会同发改、工信、科技、金融、商务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围绕支持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优质企业培育等方面,健全项目、资金、人才等制度办法,创新支持方式、细化支持内容、规范资金管理;提高项目储备质量,优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项目,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提高资金使用集中度,设立了企业规模和投资门槛等基础条件,将资金用在紧要处,花在“刀刃上”。


加强资金统筹,推动工业振兴


多措并举,在保持适当支出强度的同时,统筹整合资金,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一是从预算编制环节入手,集聚资金保重点。2021年以来,省财政设立并逐年增加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以国家战略需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为导向,支持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瞄准事关经济和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三年来集中投入近百亿元,支持3000多个工业企业(项目)。二是优化财政工具组合,撬动社会资本。找准支点,引资、引才、引项目,发挥信贷担保、贷款贴息、投资基金等协同效应,建立重大攻关任务“揭榜挂帅”机制,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2021年以来,共招引社会资金700多亿元投入工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财政资金每投入1元,撬动社会资本跟进投入7元的良好效果。设立总规模为200亿元的辽宁产业投资基金,聚焦数字产业、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原则开展投资运作,构建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体系。目前,已设立制造业相关投资基金14只,撬动投资203亿元。


激发企业活力,助力工业振兴


持续优化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政策和方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工业振兴。一是支持央地融合,构筑新优势。今年3月,以“央地融合谋发展 携手共赢促振兴”为主题的辽宁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助力全省各级政府、企业与8家央企完成项目签约25个,计划总投资3732亿元。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3年安排60亿元“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支持改造提升“老字号”,推动企业更新改造设备、智能化升级和绿色转型;深度开发“原字号”,支持延长石化产业链、做强冶金产业链、提升菱镁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培育壮大“新字号”,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三是支持企业融合发展,形成梯度培育格局。对头部“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攻关、牵头组建“整零共同体”,以及协同研发项目、产业化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制造业冠军企业给予“免申即享”奖励。推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优化供应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四是支持企业开放发展,优化市场环境。今年3月,沙特阿美837亿元石化产业在盘锦开工,为助力辽宁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促进外企公平参与政府采购,对符合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投资增资项目落实奖励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深度参与新兴产业分工与合作。


责任编辑:张小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