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山东:创新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9期 2023/10/17

创新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  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山东省财政厅


2018年初,山东省获批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山东省财政厅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出资200亿元设立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以财政资金作“引子”,集聚优质资本资源向山东聚集。2019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加快投资的意见》,组合推出20条放权、让利、改革措施,打造更加市场、更加开放的政府引导基金政策体系,推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协同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丰沛“资本活水”,激发起山东产业蝶变、动能转换的强劲动力。截至2023年8月底,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累计实缴出资201亿元,设立参股基金140只,投资项目1412个,投资金额177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945亿元,在促进投资兴业、优化创新生态、保障重大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连续八年在国内权威机构清科集团发布的年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二位。



“全周期”护航企业成长


作为体现省委省政府战略意图的政府引导基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不以短期盈利为目的,通过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带动山东创新创业资本蓬勃发展,构建起有利于优秀企业不断产生、持续成长的基金生态体系。


优化企业创业生态。省财政通过将创投基金设立门槛降低为2亿元、出资创投基金比例提高到30%、让渡基金收益等措施,引导政府基金加大投早、投小和领投力度,吸引带动私募投资基金快速发展、集聚成势,为各类市场创新主体提供丰沃土壤,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市场元素”,激活了全省创业投资的“一池春水”。截至2023年8月底,山东省在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782家、管理基金4057只,管理基金规模3770亿元,分别较2017年增长77%、436%、140%,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近八成的创业板IPO企业和超九成的科创板IPO企业在上市前获得过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


支持企业加快成长。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注资增信作用,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所需,强化价值投资、资本赋能,提升企业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加快成长。基金投资企业中已有1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瞪羚企业达432家,一大批“金种子”长成了“金梧桐”。


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筛选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优质企业作为上市“后备军”,创新实施“基金+投行”“基金+跟投”模式,为企业资本运作、上市发展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企业迈入资本市场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先后有天岳先进、华熙生物等90家基金投资企业顺利上市,构建起山东优质企业梯次登陆资本市场的良好局面。



“全链条”塑强产业优势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资源集聚和引导带动作用,通过资本注入、产业引入、资源导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加快提质增效。


建强产业链条。打造政府引导基金引领重点产业发展的“产投模式”,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和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11条标志性产业链,持续加大投资力度。通过政策性引导、市场化投资,支持重点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截至2023年8月底,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十强”产业项目1213个,基金投资额110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843亿元。


加强人才集聚。发挥基金“招才引智”功能,通过在基金设立环节“引才”、在基金推介环节“聚才”、在基金投资环节“用才”,多渠道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向山东聚集。截至2023年,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支持投资企业引入核心技术团队57个,引入各类高层次人才196名,引入“两院”院士51位,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推动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基金前瞻布局、选苗育种能力,对技术含量高、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战略支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孵化,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先后支持海尔卡奥斯、山东天岳等重大创新项目落地投资,助力浪潮云、潍柴动力等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堵点,加速构建以创新为内核的现代产业体系。基金投资的万华化学等40家企业,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全领域”服务区域发展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聚焦器”“放大器”效应,集聚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补短板、强基础、增后劲,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发展动力。


促“项目落地”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一批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联合市县基金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项目基金,变“先设基金、后找项目”为“先找项目、后设基金”,以资金资源进行精准“灌溉”,支持项目加速落地,助力扩大有效投资。目前,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实现对欣旺达电池、昆宇新能源等88个重大项目的精准支持。


促“招商引资”。改变以往给予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的传统招引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平台纽带作用,招引“金凤凰”项目落户山东,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培育新动能。截至2023年8月底,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双招双引”项目82个,投资金额102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514亿元。


促“园区建设”。与济南高新区、烟台黄渤海新区、德州天衢新区、菏泽鲁西新区合作设立园区基金,瞄准园区主导产业及高成长性新兴产业,借助头部管理机构平台及管理优势,吸引带动优质产业资源落地园区,形成经济发展高能增长极。


促“区域发展”。依托市县不同资源禀赋、功能定位,通过产业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一市一策”设立区域发展基金,撬动资本、技术向一线“下沉”,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方位”保障重大战略


坚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抓手,持续优化基金布局和投向,积极设立出资规模大、引领能力强的大型产业基金,精准引导资源要素投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


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着重加大对沿黄区域的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8月底,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沿黄产业项目414个,投资金额429亿元。设立认缴规模100亿元的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省引导基金参股基金及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济南起步区,支持起步区企业加快上下游企业布局整合,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格局。


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财政从基金设立、项目推介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现代高效农业基金6只,基金总规模117亿元,有效发挥典型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聚焦实施海洋强省战略,联合港口集团、招商局资本设立100亿元的陆海联动发展基金,为山东强化陆海统筹、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智慧港航、综合物流、海洋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投资高速信联、青岛中加特等高成长性项目12个,完成基金投资27亿元。


聚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联合能源集团、国华投资筹备设立100亿元的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金,战略布局海上风电产业。与三峡集团联合设立规模25亿元江峡绿色产业基金,围绕双碳战略部署,在清洁能源、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投资布局,支持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