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江苏宿迁:全面推进“大监督”长效机制建设

作者: 江苏省宿迁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德鹏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8期 2023/10/08

全面推进“大监督”长效机制建设

江苏省宿迁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德鹏


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有效保障重大财税政策落实,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财政局不断创新工作举措,突出效能提升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成果导向,针对重点领域多发、高发、易发问题和突出矛盾,分类别、分阶段精准施策,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建全覆盖、全天候、全流程、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新格局,全面推进“大监督”长效机制建设。


突出一个主题,明确三年计划


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将实现效能提升作为总目标,立足当前、统筹长远、突出重点,制定《宿迁财政“大监督”长效机制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围绕全市层面的联动监督、重点领域监督、横向协同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规范、财会监督信息化应用场景等工作制定明确的财会监督效能提升计划,确保层次分明、重点清晰。2023年以建章立制、精准破题为基调,构建长效机制的“四梁八柱”;2024年以巩固加强、深入推进为基调,丰富长效机制的内涵外延;2025年以转化成果、总结提升为基调,完善长效机制的立体格局。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宿迁财政高质量发展要求,将监督绩效升级行动与财政支撑强化、资源配置优化、政策体系提优、风险防范攻坚、干部素养强化等行动有机整合,共同构成《宿迁财政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六大专题行动,赋予财会监督更有深度的内涵。


坚持双重导向,聚力成果转化


坚持问题导向与成果导向有机结合,对内以优化体制机制为关注焦点,全面提升财政管理质量,对外以加大问题处理力度为主要抓手,以问题整改倒逼制度完善,打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成果转化快车道。


坚持三年行动计划与“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方案同频共振。将重点财会监督计划涉及项目进行拓宽延伸,形成以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和破解难题的对策性调研为主的2023年度44项市级调研计划,实现调查研究与财会监督无缝衔接,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建议的成果转化闭环,确保见底见效。


集中推进“财政绩效提升年”“会计基础规范年”等活动成果转化,对2022年度市直247家行政事业单位、325家社会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核查,对全市1167家获得市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的企业、149家合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基础调研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密切关注问题整改情况,将行政事业单位501个问题形成分类问题清单印发至各单位,为各单位整改问题、完善机制提供明确思路。着眼研究型、智库型财政建设,转化落地《关于进一步加强宿迁市国有企业借出资金与对外担保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规范宿迁市代理记账行业管理的通知》等5项制度性成果。搭建《财政专报》《内部交流》等交流平台,充分展示核查调研成果,累计形成《财政专报》48期、《内部交流》29篇,其中有35篇《财政专报》获得市领导批示。


统筹四项推进,确保针对施策


加强风险点管理,实现日常监督动态性和专项监督计划性有机结合,将可全面实时监测、整体风险可控的项目作为日常监督的关注重点,将风险存在不可控性的项目作为专项监督的关注重点,结合重点领域规范管理的要求及财政监督、财务监督、会计监督的工作特点,优化财会监督计划设置及实施,确保监督计划覆盖面广、针对性强。


(一)“全覆盖”推进市级专项监督。坚持以监促改、以监促管、以点促面、以外促内、内外联动、整体推进。重点关注相关政策落实、会计制度执行、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编制年度财会监督工作计划,将政府过紧日子、兜牢基层“三保”、加强财务会计管理作为每年必查的领域。2023年安排26项市级专项监督计划,上半年已有14项计划形成监督成果。一是聚焦政府过紧日子。坚持“紧”字当头,将部分市直单位专项业务费、专项管理费的监督列入年度监督计划,实现常规专项经费监督三年全覆盖;转化、巩固政府购买服务及服务外包的监督成果,逐步向县(区)级延伸。二是聚焦兜牢基层“三保”。密切关注津补贴管理、安全生产、教育、民生等重点领域,实现民生领域监督三年全覆盖;积极落实中央纪委《关于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意见》精神,重点加大乡村振兴有关资金政策执行情况监督力度,密切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障情况,确保每年监督计划中都有涉农资金,逐步形成遏制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三是聚焦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持续推进市直单位应收款清理工作,关注应收款项清理不力的单位,跟踪审视应收款后续清理情况及审视长效机制建立情况,确保应收款长期挂账问题不抬头。推进行业协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三年全覆盖,重点加强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和规范,指导行业协会加速问题整改,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督责任意识,督促履职尽责,营造依法依规的行业运营环境。


(二)“清单式”推进日常监督。分处室开展风险点排查工作,结合江苏省财政厅对相关业务管理的要求,编制处室日常监督任务清单,根据任务清单动态开展日常监督。日常监督采取“留痕”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督促相关主体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销号”处理。年底前各处室对全年日常监督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将发现较多的项目作为下年度专项监督的重点关注内容。


(三)“常态化”推进监督评价结合。全面转化监督评价结合的工作成果,每年年初对上年度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不高、支出进度较慢、审计反馈问题较多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逐步完善前置监督体系,提升财会监督精准性。从当年重点绩效评价项目中选择部分项目作为监督对象开展专项监督,对监督对象的政策制度有效性、项目审核严谨性、资金支出规范性、评价结果运用合理性等进行全面核查。


(四)“稳准狠”推进专项行动。全面实中央和省市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对上级部门批办的财经领域重大问题线索进行专项检查核查,即接即办,速办速结,督促推动问题整改和追责问责,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重点聚焦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强化财经纪律约束。根据省市联动监督的计划安排,坚持“严监管、零容忍”,组织开展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督、注册会计师行业专项整治、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督、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监督、代理记账行业专项整治等工作,及时形成专项监督报告,移交会计评估行业违法违规问题线索,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优化三重保障,实现固本强基


(一)强化内控管理,优化制度保障。全面修订完善并充分发挥财政内控制度基本规范的引领作用,突出法治财政、财政政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业务和行政运行6个领域的规范管理,细化各处室操作规程,构建“1+6+N”财政内控制度体系。每年开展内控监督考核工作,结合当年财政工作重点,聚焦财政核心业务和风险管控重点,研究设计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纳入局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完善内控“闭环”管理。


(二)提级信息建设,优化数据保障。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开发财会监督应用场景,将财会监督嵌入预算编制、资金分配、政府采购等环节,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注重数据的挖掘提炼,在监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涉农涉企及重点民生资金管理等方面,构建预警监测指标体系,贯穿预算管理全生命周期,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全覆盖和财政业务全流程精准监督。


(三)完善“四梁八柱”,优化体系保障。一是加强横向协同。加强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监督有利于推动问题线索高效办结的权威性,以提升发现问题精准性为抓手,从日常监督、专项监督、问题线索移送、成果综合运用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在此基础上拓宽延伸,建立健全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体系,指导市直各部门加强内部监督,促进财会监督主体横向协同。整合社会资源,强化与行业协会的密切配合,实现行业协会自律监督与中介机构执业监督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财政部门、相关部门、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主体联合监管机制。二是加强纵向联动。压实财会监督责任,每年3月底前向各区发布年度财会监督计划或工作要点,密切关注重大财税政策更新及落实情况,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难题,开展重点监督。加强上下联动,带动县(区)财会监督工作,实现全面执行计划和打造工作亮点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