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辽宁:树立法治建设示范标杆 积极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作者: 辽宁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7期 2023/09/06

辽宁:树立法治建设示范标杆  积极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辽宁省财政厅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悉心指导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辽宁省财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以全国财政系统财政法治建设示范点沈阳市财政局为标杆,全面推动全省财政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搭建财政法规数据库,促进财政工作提质增效


多年来,辽宁财政法治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机制,激励全省财政系统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创新财政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财政法治工作现代化水平。这一过程中,沈阳市财政局充分发挥法治建设示范标杆作用,积极搭建数字化法规库,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精准布局,周密计划,确保法规库搭建顺利及时。一是明确数字化法规库的范围。依托“七五”普法期间制作的财政政策文件、书籍,以及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成果,整合与财政工作相关的国家及省、市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文件,确定范围。二是明确法规库的结构布局。法规库以横向和纵向交叉结合的分类方式进行布局,横向按业务类型分类,例如金融类、会计类等;纵向按文件层级分类,即国家级、省级、市级。三是明确工作步骤。将法规库搭建工作分为入库文件目录确定、入库文件电子版收集、入库文件校对,以及形成初稿、审核定稿、录入结果、定期维护7个工作步骤,并明确规定完成时限。四是明确使用范围。利用对接全省财政系统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契机,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增加法规库模块,实现了市、区两级财政系统数据资源共享,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省、市、区三级资源共享模式。


(二)覆盖广泛,便捷高效,依法理财工作水平明显提升。一是全覆盖。按照业务范围分为23类,包含各类法规文件1372件,其中:国家级文件361件,省级文件411件,市级文件及其他部门文件333件,沈阳市财政局制发的对外文件267件。二是便查询。在法规库的页面搜索框中能够实现题目、文号的多字段模糊查询,满足各业务处室的使用需求。三是可协同。法规库已实现与办公自动化深度对接,可共享使用办公自动化中已有的收文及发文文件,只需在法规库管理页面中选择将现有文件加入法规库,即可实现文件的查找。各处室在办公自动化中新起草文件,可在起草时选择加入法规库,并选择具体类别、层级,发文后即可加入法规库相应位置,确保文件入库及时准确。四是易维护。采取动态维护与定期维护相结合的方式,各处室可随时提出需要维护的文件,法规处也定期组织业务处室开展维护,及时增加、废止、修改相关文件。通过使用数据化法规库,打破了不同处室间学习了解政策文件的局限,推动了人员调岗交流中的业务熟悉和衔接,提高了依法理财的工作质量。


夯实辽宁财政法治基础,不断创新特色工作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辽宁省财政厅不断加强财政“特色”法治政府建设。一是注重发挥领导干部“领头羊”作用。2021年起,建立厅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厅党组会前认真组织学习包括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营造厅党组成员带头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今年4月起,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建立厅领导带头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通过组织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基层”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头雁”作用。二是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前置识别制度。积极落实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在对制发政策文件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中,分别制作了用于初步识别的《公平竞争审查意见书》和用于实质审查的《公平竞争审查表》,首先识别文件是否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不涉及的只需填写《公平竞争审查意见书》,并将此文件排除在《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目录清单》之外。此项做法在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对全国六省(区、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总体实施情况评估工作中,受到评估组表扬并建议向全国推广。

      

责任编辑:张小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