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四川遂宁:以“四聚四全”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以“四聚四全”推进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遂宁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拥军
四川省遂宁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践行“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扛牢财政职责使命,持续强化财政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枢地位,用心用情写好“生财、理财、用财、管财”四篇文章,全力以赴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遂宁篇章中展现财政担当、彰显财政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遂宁市财政局持续在“挖潜增收”和“缩支节流”上精准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加固、稳中提质。一是狠抓组织收入。深入实施“财源建设年”行动,坚持“固税源、拓财源”“保存量、挖增量”,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围绕锂电、能源化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支持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全完善财政与税务等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做好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测分析,规范和强化收入征管措施,确保财政收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狠抓支出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非刚性支出,清理长期固化和非急需的项目支出,核减绩效不高、推进不力的项目支出。优先保障基层“三保”、偿付、应急等刚性支出,重点保障各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资金需求。强化存量资金支出结构调整与新增预算安排挂钩,加大财政资金与非财政拨款资金统筹,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资金整合,确保当期可承受、长期可持续、整体能平衡。三是狠抓资金绩效。着力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加速构建“五位一体”财会监督体系,聚焦民生、产业资金等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持续加大问题处理处罚力度,切实维护财经纪律和市场经济秩序。深入推进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强化目标引领约束和评估论证,做实绩效运行监控,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逗硬全过程绩效结果应用,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遂宁市财政局持续在“产业支撑”和“政策牵引”上精准发力,不断夯实发展根基。一是支持产业发展。整合优化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继续落实财政“百千万”引导行动计划,支持全面开展锂电特色优势产业试点示范,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锂电之都”建设。二是助企纾困解难。继续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优化财政贴息、分险机制等财金互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三农”企业支持力度,帮助各类市场主体解难纾困。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基础建设专项资金等,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强力支持城市更新试点建设、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中心镇培育等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和引导作用,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助推城市能级全面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遂宁市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聚焦群众关切,持续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效益”上精准发力,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一是稳就业。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着力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就业补助、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稳岗返还等政策,“精准滴灌”重点群体、重点企业,着力稳住就业基本盘。二是强社保。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全面落实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调整,适当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标准,提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防范化解社保基金支付风险。三是优教育。围绕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各阶段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支持薄弱学校改善和能力提升,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增加义务教育学位,加速打造区域职业教育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肃财经纪律,把各方面资金管好用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遂宁市财政局紧绷风险防控之弦,持续在“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上精准发力,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健全完善覆盖预算编制、标识管理、资金调度、执行监控、财力支撑的“三保”支出“封闭式、全链条、全方位”管理体系,实施“三保”支出全流程管理。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逐项足额编制“三保”预算,不留财力缺口。加强“三保”支出执行监控,严禁拖欠、挪用、挤占“三保”资金,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二是筑牢债务风险防线。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遏增量、化存量,严肃政府债务管理违规行为追责问责,坚决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加强债券资金安排前期审核把关,着力发挥拉动投资作用。严格债务风险管控,足额安排偿债风险准备金,提升应对债务违约风险能力水平。三是守住安全运行红线。健全财政国库库款预测预警监控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库款运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完善资金调度管理工作机制,合理调控库款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基层财政预算执行资金需求。加强财政暂付款、政府购买服务付费、社保基金欠费等领域风险管控,厘清支出责任,强化督促指导,共同做好财政运行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