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织出一片锦绣——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3/07/21

织出一片锦绣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


图片




提到土布,我们往往会想到粗糙的纹理、硬硬的手感、单一的花色,粗布衫、大腰裤、老棉袄……总之脱不开一个“土”字。但是当记者走进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村土布纺织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创办的原村土布博物馆,这些既有印象被完全颠覆了。鲜艳的彩绘围巾、柔软的床品、轻薄的睡衣、时尚的礼服、雅致的字画……品类繁多、色彩丰富的土布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而制作这些高端产品的土布都是由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的妇女们手工纺织的。崔雪琴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目前能纺织1099种花色、1990多种图案,生产六大系列300多个品种的土布产品,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和日韩。”在崔雪琴的带领下,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不仅得到传承和弘扬,更帮助130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织出了锦绣生活。


2023年,崔雪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能够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无上光荣,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是来自最基层的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就要实实在在地把咱老百姓想说的话传递给党和国家。同时,要在本职岗位上作表率,推动‘原村’向更高层次迈进,带动更多乡亲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崔雪琴代表说道。









传承非遗技艺  织就幸福生活


记者看到,博物馆的展板上展示着崔雪琴一家几代与土布的缘分。“我姥姥王红玉是三里五乡的纺织能手,抗战时期担任村妇救会主任,带领妇女们夜以继日纺棉织布做军鞋,是支前模范、太行军区的‘织布状元’。我母亲秦喜辰自小受姥姥影响,不仅是有名的纺花织布能手,也是裁剪巧手,经常帮助左邻右舍的穷困人家裁剪衣服,从没收过一分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她从小的理想就是要开工厂,给乡亲们发工资,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2005年,在石家庄做服装生意多年的她回到老家,在母亲的鼓励下,决心带着村里没活干的妇女和老人纺花织布,把姥姥的手艺传下去,让大家不再受穷。


万事开头难。没有纺车、织布机,她就骑着自行车,走遍赞皇和周边几个县的数十个村落收购。没有配件锭子,她找遍30多个村庄终于找到闲置了几十年的锭子作样本,请工匠加工仿做。村里几位奶奶、大娘被她的劲头感动,决定和她一起把纺线织布干起来。老母亲帮她设计了有盘扣的中式服装,亲自裁剪和缝制,产品一经上市便得到了中老年人的喜爱,吸引了很多顾客前来购买。


“第一步的成功,坚定了我的信心。我觉得要把老手艺传承好,就要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做产业、做品牌、做经营。”2007年,她动员60多名中老年妇女成立了河北省首家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原村”牌商标。随着土布生意越做越好,她又成立了公司,建设了生产基地。崔雪琴代表深知要想把土布事业发扬光大,就必须不断创新。她整理出原村土布的发展历史和纺织工艺,2013年成功申报“赞皇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参与起草制定河北省质监局组织的河北省手工土布面料地方生产标准。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利用矿植物高环保染料和彩棉开发出千余种花色,形成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在产品设计上创新,与武汉纺织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杭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组建了土布研发工作室和服饰设计中心,每年至少研发5—10款新产品。在服装款式上创新,高薪聘请服装设计师。2017年,原村土布服饰亮相意大利米兰高档成衣展览会,得到多位国际时尚设计大师的赞许。目前,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土布手工纺织、加工、研发设计、销售为一体的全国“五十佳”农民合作组织。“原村”先后荣获“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2022年获得“河北省工业设计创新奖”。崔雪琴代表还投资建设了原村土布传统工艺工作站和刘家庄村、千根村、曲江村等5家非遗工坊。2022年12月,原村土布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2023年2月,原村土布入选“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非遗产业发展与技艺传承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县全面或部分掌握土布纺织技艺的人员已经达到1000多人。实践证明,非遗特色产品是一个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法宝,一个产业有民族文化的加持,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崔雪琴代表说道。


在产业发展中,崔雪琴代表始终不忘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初心,探索实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非遗工坊+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之路。通过合作社和非遗工坊组织培训,向农村妇女传授纺线、织布技术。学成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到公司上班,也可以在家承接公司外包加工项目,既不影响下田种地,也不影响接送孩子上学和操持家务。“我们的社员既有80多岁的老奶奶,也有20多岁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的年工资性收入在七、八千元到一万五、六千元不等,最高的能达到两、三万元以上,实现了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女人纺线织布,男人也有活干。她聘请专业人员免费向村民传授彩棉种植技术,并与棉农签订种植收购协议,从种子下地到棉花采摘,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保证了棉农收益。6个乡(镇)1300多名贫困农民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60多岁的安英菊就是其中之一。她的丈夫张绪群患腰椎间盘突出病多年,不能下地劳动,手术后也没见好,病一犯还需要人照料。家里没有收入,加上吃药花钱,致使生活十分困难。崔雪琴代表知道后,安排安英菊到合作社当了一名织娘,安排张绪群到合作社当保安,两口子成了“双职工”,日子逐渐好起来。安英菊常说,“要不是雪琴帮我们,让我们自食其力,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啊!”听到村民朴实的话语,看到乡亲们生活的点滴变化,崔雪琴代表十分欣慰,“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做的事就值得了!”她的真情奉献得到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成绩面前,崔雪琴代表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不断探索深化“非遗+”,树立起融合发展、跨界经营的理念,走上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她建设了集旅游观光、生态采摘、会议培训、餐饮住宿、非遗展览、农产品展销、健康养老、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原村土布文化产业园,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交叉融合、相互促进。在博物馆,记者遇到了一群正在进行研学活动的小学生,只见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架微型纺车,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学习着纺线技艺。在农产品加工展销馆,蜂蜜、杂粮、干果、菌类等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摆满货架。“我们注册了‘太行原村’区域公共品牌,帮助农民设计包装、销售农产品,使他们累计增收200万元以上。”崔雪琴代表说,“我们还和3个乡的340户脱贫户签订了资产帮扶协议,每户每年增加收益1400多元。同时,准备再安排1000名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履职尽责  做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023年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使者,是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对代表职务、代表使命,对人民重托常怀敬畏之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准备两会建议,正月初十一大早,崔雪琴代表就踏着未融的积雪,迫不及待地把三里五乡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到一起商量“全国两会说点啥”的问题。她一一记录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之后又深入2个乡镇10多个村庄反复调研,最终向大会提交了5份建议,包括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推进非遗产品进大型商圈、商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大研发力度,让乡村产业更具“成色”;优化营商环境,让河北成为投资创业首选地等,被《人民日报》《人民代表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


全国两会期间,她抓住一切机会向不同领域的代表们取经。同一小组的庞永辉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瓷烧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人、河北省曲阳定窑协会会长,带动周边县村老百姓就业超过5000人;倪海琼代表是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带领集团创造了国际被动房领域的多项第一。“我向庞代表取乡村非遗产业化发展经,向倪代表取市场渠道开拓经,我们越说越深入,让我受益匪浅。”崔雪琴代表笑着说道。


两会结束回到赞皇后,崔雪琴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参会体会,准备了1万多字的宣讲提纲,数易其稿,先后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法院、县检察院和10多个机关、乡镇、社区宣讲会议精神,带头贯彻落实,展现了人大代表的风采。


谈到财政部服务代表委员工作,崔雪琴代表说:“感觉很贴心、很到位。财政部河北监管局经常深入我们县乡中小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心声,帮助协调解决困难。两会前夕,财政部预算司负责同志召开专题调研和座谈会,为代表委员讲解财政政策,深受代表委员好评。近些年,各级财政部门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像我们这样的涉农企业,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我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带动更多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谋划发展  在乡村振兴中再立新功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让我强烈感受到了发展的紧迫性,感受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不得、慢不得。我们结合产业发展实际,认真谋划‘原村’下一步发展思路,决定从四个方向十六个点上实现新的突破,助力‘原村’向更高层次迈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扮演更靓角色。”崔雪琴代表介绍,“原村”将进一步做优做靓当家产品,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千方百计把特色产业做得更“特”,带动更多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创业,靠自己的骨头长肉。拓展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改造现有农展馆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中心,继续发挥“原村”品牌带动优势和渠道优势,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新路,助农增收。持续深化“文旅+康养”融合,打造中国传统织造文化园区。进一步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连结机制,与农民双向奔赴,合作共赢。

同时,崔雪琴代表也深刻体会到,脱贫地区涉农龙头企业特别是非遗项目龙头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有影响力的品牌塑造,离不开人才和资金支撑。因此,她建议:一是分类指导,“靶向扶持”,进一步激发非遗活力,挖掘非遗潜力。由文旅、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产业化情况、品牌价值、带动就业能力等进行绩效评估,制定分类扶持标准,给予重点扶持。二是在“重塑品牌”上深耕细作。出台非遗跨界融合创新经费补助政策,以非遗嫁接工业设计、非遗工艺量产化实用化、非遗为休闲旅游项目价值倍增为导向,每年重点扶持非遗跨界融合创新项目若干,给予一定的研发资助。通过扶持创新非遗类文化产品业态,促使非遗技艺在原有人文精髓的基础上,改良制作材料、更新内容题材、改进设计包装,开拓产品使用范围和用途,让更多的非遗产品成为实用品、日用品,培育既传统又时尚的非遗企业和产品品牌。三是加大人才帮扶力度。大力实施“人才入企帮扶工程”,选派优秀干部包联脱贫地区涉农龙头企业、产业园,指导企业谋划发展思路,创立品牌,形成乡村产业集群。四是出台政策专项扶持非遗产品进商圈、进商场。引导商圈、商场根据各自特点主动与非遗产品生产厂家开展合作,推广销售非遗产品,彻底打通走向高端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以此繁荣非遗产品市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迈进新时代新征程,我要更加深入群众,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说话、办事,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断创新深化‘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让更多乡亲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崔雪琴代表说道。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