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绘就红色美丽村庄贵州画卷

作者: 贵州省财政厅基层财政管理处 胡庭华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2期 2023/07/04

绘就红色美丽村庄贵州画卷

贵州省财政厅基层财政管理处 胡庭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切实把红色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示范带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扎实开展,以红色精神的传承赓续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磅礴力量,夯实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根据中组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的通知》,贵州在全省 9 个市(州)26 个县(区)中选取了 30 个红色村,作为全国推动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批山青水净、村容整洁、底蕴丰厚的红色村落发展壮大,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


图片

图片图片印江县木黄村新貌。滕树勇 摄


传承红色基因 全面保障红色村庄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最多的省份之一。这段历史,为贵州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个村庄的红色记忆是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光辉篇章。贵州将红色村庄试点建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红色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全省乡村振兴探路子、作示范的重要途径,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任务之一,组建组织、财政、党史、住建、文旅等多部门省级统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 26 项 43 条建设任务,及时了解进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坚持“省级统筹、部门联动、市州推进、县乡主责”的工作原则,省委强力督促县级承担统筹协调主体责任,乡镇具体组织实施,试点村所在市、县分别成立工作专班、项目建设指挥部,市委组织部与县委组织部部长签订承诺书,县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定点联系到村,每个村明确 1 名副县级干部驻点,建立工作联席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及时汇报工作情况。


深入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在省级组织部门的牵头推动下,围绕试点任务目标,统筹整合资源资产资金,组成专家组多次深入试点地开展实地调研,赴广东省考察学习可借鉴经验,省直各有关部门积极会商研究规划方向,科学编制方案。2021年 5 月,《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印发,明确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阶段划分、建设任务、资金筹措等内容。


强化组织协调,全力做好资金保障。根据实施方案中“省级层面每村建设资金达到 1000 万元(含中央资金400 万元)以上”的要求,贵州省财政厅与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积极沟通对接,组织召开资金筹措推进会,按照“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安排资金。全省 30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总投入资金61933.95 万元,其中,中央资金 12000万元,省级统筹安排资金 18981 万元、市县整合上级或本级预算安排资金共25652.95 万元、社会资本 5300 万元,村均资金投入达到 2064.5 万元,超额完成实施方案的标准要求,全力保障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资金监督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省财政厅围绕进一步抓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明确资金构成,推动工作落实,按月调度各地资金使用情况,并实行周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试点村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绩效目标等情况,将中央专项资金纳入参照直达资金管理使用范围,录入原扶贫动态监管系统进行跟踪管理,同时要求各地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监管,进一步落实资金监管职责。


强化督促指导,积极解决疑难问题。通过省直部门联合和市州交叉督导的方式对试点村定期开展实地督导,指导试点村所在县把好村庄规划编制关、加强工程质量关、资金安全等重要关口。针对各试点地方提出的资金如何筹措、怎么使用、怎样规避风险、在村庄规划上如何更加科学规范等问题,及时组织召开到县到村的“新时代大讲堂”学习会和试点工作调度会,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讲清政策,解答难题。


图片

图片图片黑冲战斗遗址陈列室


凝聚奋斗力量 用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图片汇川区娄山关新貌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在建设中,注重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组织引领作用。红色美丽村庄如何建设,群众的意见很重要。试点村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引导群众积极支持参与建设。通过组建劳务合作社,采取独立承建、合作建设或劳务派遣等方式,在 30 个试点村共聘请了 285 名群众作为管护人员,带动 5000 余名群众投身到项目建设管理中。


坚持规划先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在规划时,坚持将操作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落实“多规合一”要求,沉到村级听取意见,切实统筹空间结构,优化农业布局,注重保护红色资源,准确把握试点村庄建设定位和目标,科学编制整村规划。组织制定相关方案为村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并用“一图一表一则”(村庄规划布局图、近期项目实施表、规划管制规则)让老百姓看懂弄清政策核心内容。按照“县、乡党委书记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县、市、省逐级组织专家审核——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批通过”这一审批流程,将规划编制纳入法定规划,将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推动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红色资源孕育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红色乡村。通过查阅史料、走访知情人和口述实录等方式,贵州在红色村庄试点建设中不断挖掘红色故事的深层内涵和精神阐释,共修缮纪念设施 73 处,搜集文物208 份,整理红色史实 44 万余字,挖掘红色故事 248 个。


坚持产业发展,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推进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过程中,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面强化基层战斗堡垒的基础上,让党支部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由党支部带领群众整合资源,将 16 个村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内,7 个村成为全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所在行政村。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发动国有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关心支持试点建设工作。省级各行业部门梳理涉及交通、水利、产业等方面的政策 29 项,为各地提供项目方案编制和争取资金方面的支持。36 家中央在黔和省管国有企业、26 家商会组织全覆盖结对帮扶试点村,围绕项目建设、产业、集体经济、人才培养等重点任务,建立帮扶台账。随着 30 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收官,各村村居环境更加干净整洁,红色文化更加突出,产业发展更加多元,一幅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

图片图片赤水市桂园林村的水果丰收


下一步,按照中央再支持建设 500 个红色美丽村庄的工作部署,贵州省将认真做好方案编制、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扎实开展,为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探索有效路径、方法和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