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陕西:用一体化改革推进财政管理高质量发展
用一体化改革推进财政管理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财政厅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改革作为提升管理效能、破解矛盾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举措。陕西省财政厅坚持创新、大胆实践、强力推动,建成了全国首批基于全面云化架构、全省同步上线的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支撑了全省财政预算管理业务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顺利开展,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管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18年开始,陕西持续聚焦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将系统建设作为业务模式变革的突破口,深入探索新技术与《规范》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梳理再造业务流程,强力推动上线运行,按照建设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建阶段。着眼于破解财政系统标准不一、软件众多、条块分割、上下断层断档等问题,2018年陕西财政创新提出“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构建陕西财政云”的设想,用一年的时间,梳理核心业务流程45个、业务节点1000余个、业务单据130多个,业务间衔接关系83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打通了原业务间断点断层,贯通了预算编制、绩效管理、预算执行、会计核算为主线的财政业务管理流程,2020年1月在全省全面上线,实现了核心业务无缝衔接和完整闭环。
第二阶段为对标阶段。2020年,精准对标财政部《规范》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标准》实施升级改造,相继完成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批复、预算调整调剂、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规范》要求的七大主体功能和全辖数据查询等辅助功能的开发建设,于2021年1月再次在全省全面上线,在全省建立起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格局,实现了全省财政“一体化”、资金支付“无纸化”、预算流程“透明化”、财政管理“数字化”。全省148个财政区划、2.8万家单位、9万多用户全面应用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展业务。
第三阶段为融合阶段。2022年,按照财政部要求和陕西省统建统管原则,以一体化系统为核心,研究确定业务衔接模式和系统融合要求,完成资产、债务、执行、财报、决算、直达资金、分析评价等全部七套系统与一体化系统的全面融合,财政整体业务的关联性和规范性得到了全面强化。
经过三年多的优化和完善,陕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已初步渡过改革实施和系统上线的适应期,整体运行平稳。一体化系统已成为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运行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全省各级财政的业务日趋规范,运行更加流畅,管理更加科学。
一是业务有效衔接,管控更加规范。陕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将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构建了项目全年度申报、全流程审核、跨年度滚动的管理机制,并以项目为主线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了“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支出”的管控原则。同时借助于预算指标核算体系的建立,陕西的一体化系统做到了既有顺向环环相扣的控制机制,又有逆向动态可溯的反馈机制,既有制度规则的刚性约束,又有层层穿透的精准追踪。
二是数据自动流转,提质增效明显。一体化系统实现了用户统一门户登录,一站式集中办理,数据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模块之间闭环流转,动态校验,自动对账,避免了手动录入和系统间导表的差错,也将业务人员从程序性、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特别是支付电子化的全面应用,疫情期间“云闪付”非接触跟踪、快速安全到位的优势得到实战检验,受到了预算单位和商业银行的广泛好评。
三是业务标准统一,灵活响应改革。一体化系统规范性高、覆盖面广、可行性强,得益于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顺利实施,陕西在其他管理制度改革上能够灵活响应、快速落实,确保了在总会计制度改革和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上以“最高标准、最优方案、最强保障”强力推进,实现了全省各级生产系统的同步应用。同时基于项目库管理的全面落地、专项资金管理模式的改造更新和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覆盖,陕西在“零基预算”探索上有了从“要基数、争资金”向“谋项目、讲绩效”的转变,相关经验在2022年国务院第9次大督查中得到肯定并获得通报表彰。
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全面应用,给财政管理模式从“经验管理”过渡到“数字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数据标准统一、精细准确、集中汇聚的优势,陕西在数字财政建设、财会监督落实、收支体系建立等方面争得了主动,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是数字财政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挖掘财政数据和关联数据内生动力为核心,以实时、动态、穿透式展示为特点,陕西探索建设了“数字分析展示平台”,规划和搭建出以整体运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预算、政府债务、资金监控、资产管理、绩效管理和单位画像为重点的九大展示模块,并依托大量的数学模型和综合指标,建立了符合陕西实际的财政收入预测体系和管理分析体系,实现了对省、市、县各级综合指标和明细数据的“一站式”展示和“穿透式”钻取,能够以图表等方式动态清晰地反映预警监测、预算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运行情况,基本达成了上下级数据大贯通的“一盘棋”管理目标,时效性和关联性优势明显。
二是财政监督工作获得抓手和支撑。依托于完整规范的业务逻辑和预算指标核算的运行,陕西规划建设了覆盖全域、全业务、全流程的财政大监控平台,为财政监督工作落实奠定了基础,深度契合财政部预算执行监督专项行动。通过研究制定全省和各区划统一的监控规则体系并嵌入系统,各级纵向上能够对下级政府、横向上能够对部门单位的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转移支付、市县债务、基层“三保”、账务核算等重点环节进行监督,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违规事项,做好资金从预算源头到使用末端的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有效遏制违规举债、暂付款违规列支等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是国库集中收付体系进一步健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的建设成果,国库管理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全省财政国库管理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收入端,成为首批在全国全面应用“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省份,实现了非税收入执收、缴款、入库和票据管理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打造出了“零跑腿、高效率、数字化”的新型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模式。在支付端,流程上全面打通单位、财政、人行和商业银行各衔接主体,在全省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财政资金支付的安全、高效和透明。同时参照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将单位资金和教育收费纳入电子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