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广西:不断擦亮“山青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11期 2023/06/16

广西:不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近年来,广西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统筹财政资金资源,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责任,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全力支持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推动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


充分发挥资金实效,生态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2022年,自治区财政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资金支出166.28亿元,大力支持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5.1%,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5%以上;2022年1—12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广西有5个设区市入围前十名,其中柳州市蝉联全国第一;广西森林覆盖率位达62.5%,居全国第三位。


积极探索油茶发展新模式,油茶产业发展独树一帜。2022年,多渠道筹措油茶产业补助资金5.22亿元,支持完成油茶新造林25万亩、低产林改造30万亩,全区茶籽产量超50万吨,综合产值达420多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稳居全国第三位。2023年,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统筹自治区乡村振兴等补助资金12.61亿元,支持完成油茶新造林83万亩、低产林改造45万亩,建设油茶产业配套项目,打造油茶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集中力量打造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深化生态保护补偿改革,生态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牵头会同区直各有关部门及14个设区市,研究制定《广西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若干措施》,并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积极推动与广东省签订第三轮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并下达九洲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亿元。下达区内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0.4亿元,支持引导南宁市、百色市和桂林市进一步加大对右江、漓江流域的保护修复、污染治理等生态保护补偿投入。


持续深入推进系统治理,科学国土绿化迈出新步伐。统筹资金33.18亿元,支持开展大规模科学国土绿化行动,2022年完成植树造林358万亩,同比增长17%,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全区重度、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减少面积720万亩,居全国首位。


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不断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广西财政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切实当好保护广西山山水水的“二郎神”,不断擦亮广西“山青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勇担历史使命,把保护好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财政力量。


(一)立足强化落实使命担当,增强财政资环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支持国家公园建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政策,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到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推动财政资环工作再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立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是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结合广西实际,研究出台广西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财政支持“双碳”政策措施。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公园项目,扎实推进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研究建立国家公园内森林、草原、湿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是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持续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继续安排粤桂九洲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桂林漓江、南宁百色右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推动流域生态治理。四是完善林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自然保护区内权属集体和个人生态公益林土石山差异化补偿。


(三)立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支持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实施移动污染源防控,强化秸秆禁烧监管等。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支持漓江、南流江、钦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推动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建设等。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安全利用等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四是做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督导工作,督促指导市县认真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反馈意见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整改工作不打折扣、按期高质量完成。


(四)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一是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项目推进,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二是持续推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着力抓好沿海三市(钦州、防城港、北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进,切实提高中央资金预算执行进度,按时完成绩效目标任务。三是实施自治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择优选择修复理念先进、工作基础好、典型代表性强、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四是扎实做好林草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支持深入实施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推进落实林长制专项工作制度。五是积极开展河池市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推进项目实施。


(五)立足增强乡村振兴活力,构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村。一是推动有序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扎实做好广西耕地保护激励经费保障,推进落实田长制工作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二是统筹财政资金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着力支持开展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取得实效。三是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力度不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建设油茶产业示范区,开展油茶林新造和低产林改造工作,推广种植新品种,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六)立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稳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现代化。一是实之又实抓好应急救援建设保障,继续推进北部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百色平果和梧州岑溪航空护林建设;推进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灭火物资储备及装备维修中心、训练基地(陆地)建设;支持国家森林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工作,做好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后财政保障工作;落实对财力困难地区消防建设补助,推动提升全区应急保障能力。二是持之以恒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

(七)立足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一是强化项目管理,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增加项目储备,对项目库实行动态化管理,适时组织开展项目推进会,常抓项目推进,加快预算执行。二是规范资金使用,抓好巡视、审计、财会监督、绩效评价等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加强直达资金使用管理。三是加强绩效管理,严格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价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力度。

责任编辑: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