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济南:四项措施保障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济南:四项措施保障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之勇
▲崭新的济南正全面起势。济南市财政局供图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和济南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济南市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济南市财政局主动担当作为,在“走在前、开新局”上作表率,发挥财政资金保障和杠杆作用,统筹整合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全力保障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
一是充分抓住国家赋予起步区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政策的契机,梳理“四区”财税优惠政策,及时在起步区推广可供借鉴的经验。二是研究制定支持起步区建设发展的财政政策,提出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布局、优化生态环境等政策建议,已被纳入财政部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支持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中。三是理顺起步区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启动起步区过渡期财政政策,采取一般公共预算地方财力全留起步区的支持政策,调动起步区建设发展积极性,为起步区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发挥市级财政统筹作用,逐步建立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域内“一体化”财政投入机制,实现生态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政策保障、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保障的全域统筹,加快黄河大道、大桥水厂、山大二院北院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中科新经济科创园、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园区。
▲胜利大桥。济南市财政局供图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能力。成立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工作专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的原则,统筹协调全市资金筹措等相关事宜,特别是起步区重大项目建设,建立“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风险可管控”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市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二是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立足提升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保障水平,高质量谋划和储备项目,抓好专项债券支出进度,开展债券项目全过程绩效评价,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全面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三是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贷款。充分发挥市重点项目融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作用,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2022年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基金61.09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567亿元,有效推动了重点项目政策性融资。四是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设立100亿元规模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步区)基金和首期10亿元规模的山东碳中和科技基金,省、市、区三级联动,助力起步区高质量发展。五是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使用环保、科技、水利等领域资金,优先将涉及2022年度黄河国家战略的项目资金全部纳入部门预算予以保障。
一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创新“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设立“工业强市”资金池,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半导体产业发展,对独角兽、国家省级瞪羚、专精特新等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进行奖补,落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审即享”政策。二是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深化市级科技资金整合改革,加快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兑现推进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政策,落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三是完善生态文明财政奖补机制。严格落实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强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落实,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加大人才资金投入,重点用于高端人才项目引进扶持、各类人才补贴兑现、推动驻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确保人才“双30条”等各项政策落地落实,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围绕黄河国家战略资金保障和监管工作,济南市财政局积极探索贯通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四大监督和组织部考核激励职能,在全国首创并完善了“五方协同联控”治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实现全覆盖、全过程“阳光绩效监控”,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落地落实。一是强化一张网共治,源头监督预算精准编制。采取五方联控平台监控和联席会议、专题调研、督导督察等“线上线下”方式强化监督,逐一梳理2022年度黄河国家战略的项目资金纳入部门预算保障情况,联合开展黄河国家战略项目资金专项监督行动,全过程监控黄河国家战略项目资金,坚决避免出现资金缺口。二是强化一盘棋联动,推进完善重点项目储备政府决策机制。围绕全市重点改革目标任务,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并联合开展专题调研以及专项治理行动,打好联动“组合拳”,以重点突破带动全流程监管效能提升。针对重点建设项目策划储备工作较为薄弱的情况,五方联合开展专项督导调研,提出关于健全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储备政府决策机制的建议。三是强化一体化推进,多举措联合推进加快资金支出进度。建立完善“项目绩效跟踪监控+支出进度预警整改”机制,每月调度汇总分析黄河战略项目资金支出进度,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同时,五方联合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督查督导,跟踪监督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督促指导起步区重点项目单位克服疫情影响尽快开工,推进进度缓慢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防止了资金闲置占压,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