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泰安:聚焦生态保护 强化试点带动
泰安:聚焦生态保护 强化试点带动
山东省泰安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孙磊
▲水印泰山 陈阳摄影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抓落实、促提升。
2019—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50余亿元,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节能减排等工作开展。先后出台《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落实建立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制定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20条财政政策。特别是以成功申报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第二批试点为契机,举全市之力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聚力打造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草茂的生命共同体,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干线水质。
一是搞好整体规划设计。立足工程全局,着眼于区域内黄河、大汶河、东平湖、汶阳田、泰山及徂徕山林场等重要元素的协调发展,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全市生态管控体系和生态建设体系。
二是设计多种治理模式。根据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不同形态特点,创新探索以林护土、以土绿山、以山养水、以水丰湖、以湖润田、以田养人、以人保生态、以生态促发展等八种相互依存可持续循环的治理模式,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草则草、宜工程则工程,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因势利导。
三是注重各项规划衔接。将修复工程与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有效衔接,围绕《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精心编写《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泰安市东部新城国土空间规划》《徂汶景区发展战略研究及两河三岸城市设计》等,做到总规控制、专项落实。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下设山、水、林草、田和东平湖五个分指挥部,以及追责问责、政法稳定、财政审计三个保障工作组,成立城区项目指挥部、农村项目指挥部,与总指挥部办公室一道采取实体化运作,构建起“1+5+3+2”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保障体系。各县市区、功能区成立相应机构,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扩宽筹资渠道,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总投资156.8亿元。其中,中央、省级专项补助资金20.43亿元。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部分水源地保护、水质净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建矿山破损山体和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督导责任企业出资治理,累计筹资44.8亿元。积极整合土地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文旅保护修复等专项资金25.1亿元,助力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建设。成立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基金,累计募集资金5.04亿元,集中用于县域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制定出台《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关于严格依法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的决议》《泰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泰安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引导广大市民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是挺起“山之脊”。加强泰山、徂徕山的生态保护,采取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工矿废弃地和农用地整理等措施,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9295.8公顷,矿山生态修复1584.5公顷,使2万余群众摆脱了地质灾害威胁。全力打好泰山石保护攻坚战,全市236户室外大型石头存放和交易场所全部关闭取缔,11626块大型石头全部就地封存、集中回收,全面禁绝泰山石非法采挖售卖。泰安市依法保护泰山石的经验做法,被司法部作为地方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二是净化“水之源”。大力实施河道清淤、面源污染防治水处理、雨污分流等工程,充分发挥湿地最大净化功能,改善大河水质,确保东平湖水质稳定达标。对城区13条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8处、湿地21处,保障了南水北调沿线城市和试点区4000余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三是保护“林之肺”。实施泰山森林生态资源安全保护、宁阳蟠龙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程,稳定和扩大泰山山区森林覆盖面积。建成“泰山古树健康监测系统”,动态保护古树名木1.8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47%,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2万亩。2022年,泰安PM2.5年均浓度较2017年改善29.1%,优良天数比例较2017年提高11个百分点,均创造了泰安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近五年来,泰安市林木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增加了10个科25个属。
四是增厚“田之肌”。通过以土地资源稳定利用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物理修复,以工程和生物修复相结合的土地复垦方式,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集中连片实施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等建设,配套完善相关水利基础设施,整治土地26968.4公顷,新增耕地4558.5公顷。
五是调节“湖之肾”。围绕东平湖大生态带,规划实施了水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5大类、61个项目。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腾空水面13万亩,拆除网箱7.5万架、网围9万亩,渔民减船4541艘,打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无渔业养殖湖区。建设绿色生态护岸,恢复沿湖植被和水生生物,打造水清、岸绿的自然生态系统,东平湖Ш类水质达标稳定性显著提高。
五年来,泰安市鸟类增加了50多种,一些国家珍贵濒危鸟类如东方白鹳、白枕鹤、青头潜鸭等在泰安停歇、栖息,尤其是青头潜鸭,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CR)等级物种。2022年3月,在东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记录到1500多只青头潜鸭,经专家确认,这是目前国内记录到的最大单一种群。
▲迁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泰安市财政局供图
一是项目化推进。将项目系统划分为泰山生态区、东平湖生态区等6大生态区,共部署5大类12小类67项工程326个子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创新建立项目法人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施工监理制、档案规范制和立项评审关、生态论证关、组织实施关、竣工验收关、运行管护关“五制五关”机制。
二是绩效化管理。制定绩效评价办法,内容包括前期准备、工程管理、资金管理、综合管理、项目绩效5个方面、27项指标,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设置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三是常态化督导。将项目建设情况列入市对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实行周电话调度、月进度报表、季度督导检查、半年现场观摩、年度绩效考评,将工程实施情况作为年度补助资金分配、评先树优、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以督导考评促进度、提质量、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