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国际舆论关注两会热点议题

作者: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 乔慧 舒致远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8期 2023/05/05

国际舆论关注两会热点议题


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  乔慧  舒致远


春潮澎湃起,奋楫新征程。2023年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盛会,引发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两会彰显了中国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理性、韧性和确定性。中国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将更好地支持高质量发展。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政府工作报告》保持政策连续性针对性,增强世界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国际舆论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了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路线图,显著增强了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经济增长目标审慎务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保留空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体现中国政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质在量先,有利于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彭博社认为,中国政府在不导致经济过热的前提下努力提振经济,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行,有助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有助于全球更好应对通胀。《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5%左右的目标是理性且审慎的,传递出中国政府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决心。美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表明中国不会搞强刺激政策,而是注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经济发展质量。全球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ESG(环境、社会、治理)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预计将吸引投资者加大对上述两个领域的投资,也有利于提振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


稳就业、扩内需,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美联社、野村证券等报道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高于市场预期;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高于去年的5.1%,显示就业压力仍存。彭博社认为,1200万人的新增就业目标表明,中国仍将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保就业来保居民收入,拉动最终消费。CNBC报道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八大重点工作,居于首位的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在2023年出口继续承压的背景下,更需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路透社报道称,中国政府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许多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前景值得期待,并积极关注中国在5G网络、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动向。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国机遇”与世界互融。美联社认为,在外需疲软导致中国出口承压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释放出进一步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增强外资吸引力的强烈信号。中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助于更好地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前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霍夫曼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将支持私营部门并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俄罗斯报》指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世界经济和各国繁荣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同时,数字化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发展还将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潜力,为全球带来更多“中国机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GDP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其他国家的增速提高约0.3个百分点。2023中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将为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提供支撑。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更好支持高质量发展


国际舆论认为,两会明确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在合理增加和优化支出上再下功夫,注重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等协同发力,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作用,更好地支持高质量发展,并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赤字率提升至3%既保障了政策连续性,也兼顾了财政可持续性。彭博社报道称,2023年中国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预计3.88万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2.8%和3.37万亿元均有所增加,既保障了政策的连续性,也保证了财政的可持续性。《报业辛迪加》称,目前中国赤字率仍远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充足,考虑到中国更快的GDP增速和高储蓄率,其财政状况也优于大多数国家。CNBC认为,由于中国经济还未完全从疫后恢复,中国有必要提高赤字率和专项债券额度,以扩大内需、重启消费。与其他国家激进的财政刺激政策相比,中国财政政策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保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报道称,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主要体现在财政赤字的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增加和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的增大。这些举措既加大了财政支出强度,也减轻了地方融资平台的信用风险。彭博社认为,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收入预计为3.8万亿元,高于2022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的目标,低于2022年实际新增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约4.04万亿元,显示中国财政在“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导向下的“量力而行”。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法国兴业银行认为,随着中国抗疫胜利、经济企稳复苏,2023年将有更多财政资金投向经济和民生领域,财政政策在“加力”的同时也会更好地“提效”。《华盛顿邮报》报道,2023年中国财政政策的“提效”主要体现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包括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今年,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强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还将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