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两会来了 | 全国人大代表朱建弟:打造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促进金融高水平开放下银行信贷全面发展

作者: 朱建弟
来源:财务与会计 2023/03/10


image.png

朱建弟,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国内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仍面临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特别是缺乏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信用评级公司,评级技术、评级结果的全球影响力和认可度偏弱。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指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对于提升金融(血脉)服务实体经济(肌体)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构建高质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需要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评级方法和可落地实践的技术手段。

此外,关注中小银行的企业信用评级能力,对于防控和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促进金融系统高质量发展有着特殊意义。2022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多家中小银行存在掩盖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管理不规范等风险问题。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下半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中小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中国处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提高和内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关键时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值得重点关注。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建立国有控股、多方合力的新型企业信用评级公司,提升更高水平开放进程中信用评级的国际话语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更高水平开放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全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我国金融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全球化发展需要信用评级机构的支撑,须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集中社会多方面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集中力量培育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话语权。因此,须尽快推动建立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服务机构、科技公司、高等院校等多方合作的新型信用评级公司。充分发挥各主体作用,比如信用服务机构的已有业务经验,会计师事务所掌握企业信息的动态更新能力,高等院校跟踪信用评级国际前沿趋势作用,科技公司发挥大数据信用评级与信用信息市场化应用,构建行业规范化发展和评级技术提升,服务于多行业、多主体、被市场广泛接受认可的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在此基础上,推进信用评级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以更客观有效的方式为全球市场提供更有声誉和公信力的信用产品及服务。政策导向上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探索国内外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机制与模式、完善数据跨境制度安排以及商业化引用,逐步推进国际间信用评级结果互认,为跨境投融资和国际贸易提供高质量的评级服务。

二是关注银行信贷重点方向,推动研发信用评级专项指标和方案。信用评级方法强调分行业、局部通用性,有利于推进评级机构评级技术标准化,体现基本原理、基本逻辑的一致性、系统性特点,但评级要素的通用性不能掩盖各行业特征的差异性,包括财务、经营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具体行业企业的评级需要充分考虑通用性与灵活性或特殊性之间的均衡。在优化评级生态方面,因为评级涉及到投资人、发行人、中介等各个主体,所以良好生态的建立需要一个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要引导评级机构逐步构建起独立、客观、公正、诚信的行业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三是加强信用评级联合监管,提升信用评级和风险防范质量。在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方面,加强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凝聚监管合力。信用评级机构的准入由备案制转变为许可管理制,只有通过引入更多评级机构才能逐步建立分层次或业务领域的资质认可制度。同时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其任职资格等须事前审批。对于违反独立性要求、评级程序和业务规则、信息披露要求、内控管理要求等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信用评级机构,将由监管部门吊销其信用评级业务资质。

在常规业务监管方面,重视信用评级机构业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市场约束机制,加强信息披露监管。规范披露公司基本信息,分类披露包括开展评级项目的业务制度和程序文件以及其他方面政策与流程的评级业务制度,完整披露包括信用等级划分及定义、与信用评级业务类别或行业对应的评级方法和模型、违约率定义、逾期违约率表格等在内的信用评级体系文件,公开披露包括利益冲突管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评级质量控制、评级信息合规管理和人员管理制度等在内的评级机构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定期披露信用评级结果及质量统计情况。推动信用评级机构提升评级质量并探索信用评级业务新模式,以保证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引导信用评级机构探索建立行业内公认的违约认定标准,构建以违约率为核心的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机制,持续改进完善信用评级方法模型,加大对风险的跟踪力度,提升评级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动态监测受评主体的信用风险,提升评级的风险预警能力。加快建立与其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监管要求的数据库和技术系统,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为提升信用评级行业竞争力赋能。信用评级行业还需合理有序推进委托评级、主动评级、投资者付费评级、双评级、多评级等多种评级服务模式发展,为此应该加强多种评级服务模式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多种评级服务模式的业务操作标准。在此基础上,保证评级机构切实秉持公正、客观的评级理念,加强自我约束,以公信立口碑,取得市场认可,强化声誉机制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升信用评级和风险防范质量。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