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两会来了 | 全国政协委员龚永德: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走出去”总部和国际会计学院

作者: 龚永德
来源:财务与会计 2023/03/07


image.png

龚永德,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


根据统计显示,2019~2021年间我国年均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既有海外投资成功案例,也不乏失败的例子。分析一些“走出去”企业的失败案例,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忽略了两个风险点:一方面,海外信息匮乏和获取渠道不畅通。部分企业投资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信息渠道不足,难以充分取得海外投资所需的核心资讯,包括东道国最新的法律法规、监管条例、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规划等。另一方面,尽职调查不足。部分“走出去”企业在投资前实施的尽职调查不够深入,缺乏能够胜任督导开展海外尽职调查工作的人才,导致投资风险增加。

就如何改善上述风险点带来的障碍,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企业“走出去”总部的集中平台。鼓励“走出去”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走出去”总部,用以收集海外信息。倘若大部分内地企业都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走出去”总部,大量的海外信息、实践经验将会汇集在粤港澳大湾区,信息、经验的互联互通将更能帮助“走出去”企业少走弯路,减低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相比其他内地城市,把总部设在粤港澳大湾区,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外语能力(尤其是英语及葡语)及在收集海外信息方面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方便“走出去”企业融资(就此建议给予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走出去”总部的企业一个跨境双币资金池额度,鼓励企业多利用香港的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而且粤港澳大湾区内专业服务人才众多,大部分已具备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桥梁”,可以让区内人才有更多机会为国家和“走出去”企业出力,降低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风险。

二是加强专业服务培训,尤其是高端会计人才培训。2021年11月,财政部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的总体目标和“培养造就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的主要任务。2021年12月,财政部发布《会计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会计人才高地。我国目前有北京、上海和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国际会计学院,填补粤港澳大湾区在高端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上的空缺,学院可以利用“走出去”总部获得的最新资讯,以及“走出去”企业的成败经验,拓展学员的国际知识和风险管控能力,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国际化人才的力度,为“走出去”企业服务。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