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陕西: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更好集中财力办大事

作者: 陕西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3期 2023/03/03

实施零基预算改革

更好集中财力办大事

陕西省财政厅



零基预算改革是对长期以来“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法的一项革命性突破。近年来,陕西省财政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动求变,探索实施了零基预算改革,通过破基数、强统筹、提绩效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整合了财政资金,有力保障了重点支出,为全省稳增长提供了坚强财政保障。这一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零基预算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方面坚持系统谋划,坚决贯彻落实“统筹使用、打破基数、加强审核、硬化约束”改革原则,预算一年一定,依据政策要求、当年财力,按项目确定年度预算。另一方面,坚持协同推进,因时而进实施配套改革,筑牢零基预算改革基础。


一是建立支出标准体系,保基本、控成本。支出标准体系是零基预算改革的基础工作,重点是确定一个支出基准线,强化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陕西财政坚持基层“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通用项目、专用项目、资产配置、基本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多维度的支出标准体系,涉及7大类107个项目。同时,加大预算事前审核力度,优先审核“三保”预算,确保足额安排;重点审核“三公”经费、培训费、会议费等,大力压缩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严控行政事业成本。按标准科学分配预算的方式已普遍实施,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实施项目库管理,强基础、保重点。项目库管理是零基预算改革的关键环节,重点是把财政资金都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体现“无项目、不预算”要求。陕西财政坚持把预算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逐步把各类预算支出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对未入库项目一般不安排预算;完善跨年度项目预算分年度安排机制,对项目滚动管理,按项目编制预算已成为基本模式。


三是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聚财力、办大事。盘活存量资金是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重点是对部门未按规定使用或逾期的资金进行清理,以更好统筹财政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陕西财政持续加大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对专项资金实行目录管理,对超过规定时限、逾期未下达的专项资金扣减当年预算,对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分类清理并按规定收回统筹使用,并按比例核减下年预算,从制度上保障了集中财力办大事。2016—2020年,陕西盘活存量资金工作连续五年受到国务院表彰。


四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增效益、控风险。实施绩效管理是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保障,重点是通过建立全过程、全流程、全方位的绩效管理制度,促进各级各部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陕西财政一方面注重激发体制机制活力和治理效能,积极推动绩效管理,绩效评价范围扩大到4本预算和各项财政政策,目前已做到绩效目标全覆盖、绩效评价全覆盖;另一方面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超计划进度消化有关债务余额,风险等级逐年降低。通过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全省部分重点县区财政风险不断化解和缓释,重点关注县区逐步减少,各级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进一步稳固。


五是建设推广财政云一体化系统,提效率、强约束。在信息化时代,借助财政数字化管理平台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更好推进零基预算改革。陕西财政坚持“数字赋能”,扎实推进陕西财政云一体化系统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格局,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通用项目、资产配置等支出标准以及绩效管理嵌入到财政云预算编制模块,落实了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支出、无预算不采购等原则,强化了预算管理制度刚性,提升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效率。



零基预算改革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集中财力办大事能力。零基预算改革较好改变了过去“财政资金总量不足但支出结构僵化,部分领域急需钱但另一部分领域浪费钱”的局面,财政能够更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局,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显著提高了集中财力办大事能力。


二是契合和推进了中央各项改革。零基预算改革顺应了“六稳”“六保”对财政工作要求,契合了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盘活存量资金、财政资金直达机制、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等重大财税改革部署,在诸多改革的落地落实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三是实现了跨年度预算平衡。实施零基预算之前,上下年度间财力极不平衡,赤字财政较为普遍,2015年全省有5个市本级、35个县区存在累计赤字65.3亿元。实施零基预算后,各县区通过压减开支,腾出财力,用3年时间全部消化完赤字,实现了全省各级财政预算收支平衡。


四是转变了部门预算理念。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后,各部门工作重心由原来的“要基数、争资金”,转变为现在的“谋项目、讲绩效”,更好促进了财政资金与部门职能的有效匹配。


五是强化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后,预算安排以项目为基础、以标准为依据,有保有压、有增有减、能进能出,更加科学规范、突出重点、符合实际,有力落实了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增强了预算约束力。



责任编辑廖朝明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