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河南:抓实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 全力推动稳经济稳增长更好落地见效

作者: 河南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3年第3期 2023/02/28

抓实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管理 

全力推动稳经济稳增长更好落地见效

河南省财政厅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也是扩投资、稳增长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近年来,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给予河南省大力指导和帮助,政府专项债务有力支撑了河南重大项目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

赵勇 摄

创新三项制度,项目质量和资金效益显著提升


2022年4月,提请河南省政府印发《关于建立专项债券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通知》,建立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常态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月调度、使用管理督导核查三项制度,着力推进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实施工作,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推动项目谋划储备常态化。将省级以下项目申报审核工作常态化,同时,明确项目库建设时间节点。   


强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月调度。对全省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工程推进和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并将调度情况与资金分配调整挂钩,变“要我支”为“我要支”,解决支出进度慢的问题。


加强专项债使用管理督导核查。通过定期组织核查,及时督促整改并跟踪问效,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解决部分地区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项制度建立以来,全省项目储备、资金使用等工作迅速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绩。截至2022年11月底,省级评审通过、可立即组织发行的专项债券项目共6792个,2022年需求5178.3亿元,是2020年、2021年全省年均发行额的3.13倍;在中央2023年专项债券需求报送中,河南省需求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全省2020年、2021年、2022年专项债券支出进度目前分别达到98.72%、94.59%、93.03%,形成的实物工作量大幅增加;全年累计发行专项债券2480亿元,用于2486个重大项目,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巩固四项优势,高质量做好债券发行使用工作


发行早。及早筹划,做足准备。2022年1月13日,全国首单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82亿元,专项债券拉动投资、稳定增长的关键作用得以较早发挥。


利率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发行效能。2022年发行利率由同期国债利率加计25基点(1基点等于0.01%)逐步降为加计10基点,新增专项债券年均发行利率仅3.13%,为近5年最低,当年较市场化融资可节省利息约120.8亿元。


结构优。对收益逐年实现的专项债券项目全面推行本金分期偿还方式,结合项目周期和偿债能力合理确定并适度拉长发行期限,平滑年度间偿债压力。2022年河南省新增专项债券平均期限为16.5年,期限结构更趋合理,分年偿债规模更加均衡。


风险小。统筹发展与安全,把“防范债务风险”作为债券分配的重要原则,确保举债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同时,突出“制度+技术”,充分利用收入、支出、债务在线监测平台,积极争取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试点,不断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确保全省政府债务风险整体可控,主要风险指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实现了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双赢。



实现四个提升,债务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扭住“强质量”关键环节,实现项目质量的提升。建立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标准严格的评审指标体系、主动甄别纠错的重点评估和实地调研制度,以及将评审标准细化为20条一票否决事项和8项量化打分指标相结合的“双打分”机制,打造明确、精准、科学的评审标尺,全方位衡量和优选项目。


构建“明导向”制度体系,实现资金绩效的提升。根据中央最新要求制定新增限额分配办法,加大对项目储备多、支出进度快地区的倾斜力度,突出鲜明的激励导向;用足中央关于专项债支持范围、收益覆盖等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专项债券政策红利。


落实“快发力”政策要求,实现评审效率的提升。坚持早谋划、早部署,2020年建立以月报月审为核心的常态化评审机制,2022年优化为“各级随时报送、省级一周一审”,即省级每周组织专家对项目资料进行评审,部分月份加快为一周两审,实现了资料的快速评审、信息的高效反馈,为债券早发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强保障”工作导向,实现政策效能的提升。坚持聚焦重点,优先保障重大战略落地实施。2020—2022年,累计投入508.6亿元债券资金,用于郑万高铁、二广高速等951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支持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投入599.5亿元,支持1210个乡村振兴项目,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投入774.8亿元,用于1421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推动沿黄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同时,持续加大对两新一重、社会事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债券资金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刘永恒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