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来源:原载于《中国财政》2023年第2期 2023/02/17

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图片
2022年以来,广西财政部门推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巩固衔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发展基础,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促进脱贫地区健康发展、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精准谋篇布局,以推进乡村振兴为第一要务



一是强化工作推进机制。财政厅牵头组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资金保障专责小组,完善厅内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机制,建立1个工作专班和13个工作组的“1+13”工作机制。二是定期部署重点工作。厅党组每季度根据财政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结合乡村振兴领域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及时部署国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反馈问题整改等阶段性重点工作。三是实地调研加强资金监管。厅领导亲自带队开展巩固衔接专题调研,实现14个市、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54个脱贫县实地调研全覆盖。指导各市县全面补齐资金管理的短板弱项,确保问题发现在前、整改在前。四是立足形势出台政策。印发《关于加强广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的通知》,提出22条衔接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细化措施,强化产业项目风险防控,着力提升项目库建设质量,加强项目管理费统筹管理,取消市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费比例限制。





构建多元投入,以强化财力保障为第一责任



一是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科目安排资金874.5亿元,比2021年预算数增加43亿元,增长5.2%,连续6年保持稳步增长。其中筹措落实各级衔接资金227.2亿元,较上年增长11亿元。二是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2022年,54个脱贫县整合涉农资金120.6亿元,较上年增长7.3亿元。其中33个国定脱贫县整合资金103.5亿元,并将50%以上的资金投向农业生产发展领域。三是坚持土地出让收益优先支持乡村振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土地市场不景气导致土地出让收入锐减的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出让收入38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四是创新财金联动举措。推出以间接贴息为核心的“桂惠贷”政策,有效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提升金融资本投向乡村振兴的积极性。2022年,投入农业项目“桂惠贷”达179.2亿元,较2021年增加44.3亿元,同比增长32.9%,为15726家农业企业送去福音。五是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立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的需求,及时安排贴息资金,简化申请流程,强化风险防控,精准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解决资金瓶颈问题。2022年,累计安排财政贴息资金6.2亿元,风险补偿基金累计代偿172.4万元。六是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引资入农作用。新增拨付业务补奖资金1.8亿元,支持机构降门槛、降费率,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支持。累计撬动信贷资金115.4亿元,服务经营主体2.9万户。





紧盯薄弱环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第一目标



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聚焦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不断改善脱贫地区的发展条件,增加内生动力。一是健全“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督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分配下达资金,重点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抓好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二是稳妥调整医疗保障政策,实现政策平稳过渡。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2022年投入资金13.5亿元,支持182个项目有序实施。三是加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6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502户。四是持续关注饮水安全问题。多渠道筹措财政资金19.8亿元,支持实施1744个供水工程项目,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五是实施农村道路通畅工程。统筹车购税、衔接资金等专项资金15亿元,全面启动实施乡村道路“三项工程”。




筑牢监管防线,以提高资金绩效为第一靶向


一是立足资金有效支出。将中央、自治区、市、县等各级衔接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利用直达资金系统重点关注资金是否闲置在平台公司和乡镇账上等问题,及时纠正以拨代支、虚列支出等人为提高支出进度的现象。强化对衔接资金、广东帮扶广西财政协作资金、整合涉农资金的预算执行调度,并对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缓慢的县及时进行提醒、通报和约谈。二是立足问题促整改。针对国家审计署反馈问题,财政厅第一时间会同广西乡村振兴局印发整改工作通知,逐项细化明确整改要求,并派出工作组深入实地核实整改成效,确保整改质量。2022年,52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金额8.8亿元。针对2021年度国家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反馈问题,开展广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大排查专项行动,围绕项目安排、项目实施、项目管理、资金拨付、联农带农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29个具体内容,要求各市县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个问题建立台账清单,制定详细整改措施,定期检查整改进展。三是立足基层强培训。结合财政改革发展需要和干部队伍能力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每季度举办线上及线下培训班,深入宣传解读政策要求。2022年,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四是立足制度抓管护。组织市县认真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摸清底数、全面入库、明晰产权、规范管理,确保项目资产持续发挥作用。2022年,摸清1570亿元扶贫项目资产,确权1567亿元,占资产总量的99.8%。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强广西扶贫项目资产管护经费管理的通知》,统筹用好现有资金渠道和政策,为资产后续管护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联农机制,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第一动力


一是提高衔接资金投入产业比例。通过项目库系统动态监控各县产业资金比例,督促指导各县加大产业投入力度。2022年,广西各级衔接资金投入产业的比重达53.13%,中央衔接资金比重超过55%。二是探索建立特色优势产业储备清单制度。广西乡村振兴局、财政厅等相关部门首次联合开展市县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储备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作为分配2023年衔接资金的政策因素,倾斜支持联农带农富农效果显著的产业项目。三是召开现场会观摩推广经验。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召开广西衔接资金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现场推进会,组织各县现场观摩学习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四是选树联农带农富农典型。积极总结“10+4”产业扶持模式(金融服务、消费帮扶、代种代养、以奖代补、入股分红等10种支持方式和订单联结、股份联结、服务联结、产业融合联结4种联农机制),并从市县遴选一批优秀案例,促进产业帮扶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五是强化相关行业资金统筹。自治区本级在足额安排衔接资金的同时,统筹安排乡村振兴补助资金70亿元,推进八大特色农业产业、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等六大领域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粤桂协作资金17.3亿元,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88个,实际到位投资额119.1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07个、农产品供粤供深示范基地121个。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