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这十年 | 四川巴中:十年砥砺前行 书写奋进答卷
四川巴中:十年砥砺前行 书写奋进答卷
张锐 聂勇
四川省巴中市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巴中财政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实现了从“稳步前进”到“大步跨越”的历史性转变。先后荣获全省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第一名、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财政科研宣传工作一等奖、四川省档案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年度绩效考核连续多年位列市级政府部门序列第一方阵。
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把准财政工作方向,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坚定不移推动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财政部门落地生根。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纵深推进政治机关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动其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财政大讲堂、青年干部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局党组鲜明提出“占一个岗位,领一份薪酬、尽一份职责、干一番事业、惠一方百姓”要求,以班子示范带动队伍建设,全系统干部队伍向心力、执行力、战斗力持续增强,有力保障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取得初步成效、“六稳”“六保”政策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特别是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巴中财政完善政府应急拨付绿色通道,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及时足额保障急需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经费,全市累计安排疫情防控资金9.57亿元,支撑提升疫情防控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同时大力落实疫情防控、援企稳岗等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应享尽享、能减尽减、能快则快原则,累计退还企业留抵税款15.46亿元,减免企业缴费负担11.5亿元,发放各类消费券2000余万元,惠及企业876家。
立足巴中作为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后发地区“三区叠加”基本市情,抢抓国家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夯实内功,加快发展。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到位上级补助2316.49亿元,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90.45亿元,为强基础、补短板、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巴中恩阳机场、巴达铁路和巴陕、镇广等7条高速建成运行,八纵八横四环四航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初具规模,千年蜀道变通途,老区人民在家门口乘飞机、坐动车和县县通高速的梦想一步步实现。渠江流域上游首个全面发挥防洪效益的重大水利项目红鱼洞水库建成运行,黄石盘、青峪口等5座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设,“6781”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十年九旱”和洪涝灾害并存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
夯基固本,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文旅康养、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涵养新兴税源。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8亿元,是2012年20.06亿元的2.53倍,年均增长10.86%,全市可用财力总额147.25亿元,是2012年70.97亿元的2.07倍,年均增长8.42%。在收入规模做大、保障能力增强的同时,严格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持续压缩“三公经费”,2019年以来,年均压缩3%。坚决兜牢“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腾出更多财力保重点、促发展,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4.68亿元,是2012年167.57亿元的1.88倍,年均增长7.25%,各项重点支出应保尽保。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市民生支出从2012年的12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24.22亿元,增长86%,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70%以上,解决了一大批与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千方百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台《关于建立扶贫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市、区县财政部门要将当年新增财力的50%安排用于扶贫开发和财政专项扶贫支出占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不低于30%两个硬性指标。2016—2020年间,全市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58.6亿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2.48亿元、筹集各类社会资金8.58亿元。建立总规模8.99亿元的教育、卫生、产业扶持等“四项扶贫基金”。2019年,巴中市财政局、通江县财政局获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先进集体。2020年,巴中市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千方百计保障学有所教。秉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理念,十年来,全市教育总投入达523亿元,相当于上一个十年期间总量的3.2倍,其中,累计新(改、扩)建校舍300万余平方米,“标准中心校”全面建成达标,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近6000套,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千方百计保障病有所医。逐年提升医疗卫生领域投入,十年来,全市医疗卫生支出由2012年16.8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6.45亿元,累计315.88亿元,年均增长4.61%,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市妇幼保健院等962个项目建成投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参保率达98%以上,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以解决。
千方百计保障弱有所扶。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社会救助和社保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失业和困难群体补助等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各项就业创业补助政策有效落地,社会保障支出从2012年的20.7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36.44亿元,累计支出322.14亿元;就业创业补助从2012年的1.0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34亿元,累计支出17.94亿元,实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千方百计保障住有所居。加快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投入130.6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47个、棚户区改造18.37万户,建设公租房1.6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92万户,解决约70余万城镇住房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
推进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及重点矿产资源、跨区域重点项目税收分享改革,完善市与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改革,充分调动市县区共同做大财政“蛋糕”的积极性。
将过去直接奖补工业、农业等项目及企业的财政资金,由无偿变有偿,形成以引导基金、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间接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发展机制,创新设立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全市财政出资8.3亿元设立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累计为3522户中小企业及个人提供了总额超过70亿元的融资担保,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在其融资性担保业务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开工建设PPP项目38个、总投资404.92亿元,民营资本参与项目21个、居全省前列。平昌县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工作有力、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被国务院通报表扬为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
深化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 “1+N” 绩效管理工作制度,完善绩效管理“2+2+N”工作架构和“3+2+1”管控体系,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已成共识。2019-2021年,市级财政收回绩效不高、长期闲置财政资金1.38亿元,财政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吕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