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江西: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促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江西: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促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江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朱斌
预算体现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财政部部署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预算管理制度深度变革
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手段驱动实现预算管理现代化,加快建立完善现代预算制度。一是切实转变管理理念。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规范,重塑统一的业务流程,并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业务规则嵌入操作系统,通过系统管控预算管理全流程,实现制度规范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确保预算管理制度和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地落实。二是切实改变管理方式。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对所有预算支出实施项目化管理,这是管理方式上最大的改变。所有需要预算安排的资金必须先纳入预算项目库,没有入库的项目一律不安排预算。此外,在目前预算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将部门和单位银行账户的资金收支情况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提高预算完整性。三是切实提升管理效能。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大集中,获取数据更快、更准、更全,所有业务流程可追踪、可追溯、可约束;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对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实施“双监控”,实现预算和绩效一体化管理;搭建了一个统一的财政云平台,预算单位办事更便捷、更高效,效率大大提升。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打破财政信息壁垒,推动预算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可以实现各级财政系统信息贯通,促进数据共联共享,夯实预算管理基础,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一是有助于增强财政政策执行力。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主要内容是“全国政府预算管理、各部门预算管理、预算全过程管理、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数据管理”的五个一体化,可以动态实时反映各级预算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情况,便于各级财政部门有效控制预算管理,极大提高财政政策落地效果。二是有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在施行预算管理一体化之前,财政与各部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会带来预算碎片化以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预算管理一体化施行后,可有效解决业务衔接不畅、信息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强化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之间的衔接,把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促进财政资源从低效益领域转向高效益领域。三是有助于深化财政大数据治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统一了业务流程、技术标准、操作平台,各类数据可以直接衔接使用,拉开了财政大数据治理的帷幕。特别是可以实现财政与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人民银行等跨部门数据互联互通,为财政经济运行分析、资金安排使用、制度优化设计提供大数据参考,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注重加强基础管理,推动预算管理机制健全完善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用系统化思维,强化基础信息管理,促进形成标准化的业务基础数据规范,为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抓手。一是预算约束更加有力。预算管理一体化坚持“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建立“支出预算余额控制支出指标余额、支出指标余额控制资金支付”的控制机制,实现预算管理业务和事项有效衔接、相互制衡。全面完整反映收支预算,预算形成指标,指标控制支出,切实硬化预算约束,真正做到支出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二是管理流程更加规范。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统一了各级预算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要素和控制规则,限制人为调整预算数据,有效保障预算管理按制度合法合规执行。严格执行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进一步明确结转结余资金计算和管理的规定,建立结余资金自动收回机制,有效控制新增结转结余资金规模。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权责发生制列支,为预算管理提供更加准确可靠信息。三是监督监管更加精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贯通了预算管理各环节,动态反映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建立了全覆盖、全链条的财政资金监控机制,实现预算资金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流向明确、来源清晰、账目可查,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达民生。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督精度和效率,加强财会监督与人大、审计等监督的协同,主动对接人大联网监督、审计部门数据审计系统等,形成多层次综合监督体系。
责任编辑: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