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五化闭环工作法”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吉林省财政厅
吉林省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严格落实财政部推进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遵循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将一体化建设与省委提出的“五化闭环工作法”有机结合,大胆“往前走、往开铺”,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到财政厅调研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情况
一是创立顶层设计清单。聚焦预算管理“五个一体化”目标,制定一体化建设顶层设计清单,采取“财政+政数+制度+云技术”的系统建设模式,明确构建覆盖全省的横向“一体化”、纵向“集中化”、“大数据”应用、“云平台”支撑的吉林省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二是创立职责任务清单。逐级落实一把手负总责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将职责任务以清单形式进行量化分解,做到职能职责全覆盖,任务计划严把关,建设措施重实效,层层传导压力。三是创立问题整改清单。系统建设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工作理念,梳理排查各建设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整改清单等,实行“照单抓药”,定责、定岗、定人推动问题逐一整改,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对照整合方案,绘制“施工图”。年初以来,为加快落实将资产管理、决算和报告等业务整合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对照财政部制定的整合方案,设计绘制“整合流程、需求梳理、功能实施”等多个板块的工作流程图,做到“照图操作、依图推进、按图督办”,动态反映系统开发、测试过程及实施进度,确保整合工作按财政部规定时限内顺畅推进。二是对标通报要求,制定“销号表”。把持续对标做好财政部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情况通报工作作为促进吉林省一体化建设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按照《财政部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情况通报统计口径》,逐条逐项梳理问题不足,分类制定“销号表”,指导各地对照“销号表”,对号入座、查缺补漏、及时整改。
一是规范教程人手一册。坚持把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和《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使用教程》作为解析一体化建设重大意义、对标开展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将使用教程发至市县财政部门以及相关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做到财务人员人手一册,按手册规范操作。二是指导工具盈箱满笥。结合不同建设阶段、不同工作场景,本着便捷适用的原则,先后制定《一体化系统业务处(科)操作手册》《预算编制及管理政策解读》《2022年省级部门预算编制指南》《部门预算调剂操作手册》《工资统发用户手册》《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信息汇总集中方案》等不同类别的指导性手册、文件,同步开展网络培训,配备相应视频课件,供各级财政和预算单位学习使用,做到“一册在手,随用随查”。
一是按模板带动全省。以“分级试点、以点带面、滚动推广”作为市县推广模板的基本原则。初期,省本级和1市1县2区先行先试、先试先成;中期,指导各市(州)分别选取1至2个县(区)作为本地区试点;后期,全省分三个批次,滚动推广实施。应用模板化推广方式,提前3个月实现了全省全覆盖。二是按模板覆盖全域。及时总结市县上线经验,加大预算单位推广实施力度,确立了单点突破与协同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加强与预算单位对接,分级次开展预算单位试点工作,梳理业务需求,强化技术服务,总结形成步骤明确、操作便捷的单位推广模板,供预算单位使用。另一方面,积极协调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参与联调联试,共同研究制定程序规范、标准统一的联调联试模板。全省上下依照模板快速推进,实现了全省各级预算单位在今年1月1日起全部应用一体化系统开展资金支付业务。三是按模板破解难题。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将闭环办公化为优势,指导各地应用前期准备模板,在疫情期间预先做好单位会计核算信息接入准备工作,同时印发吉林省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信息汇总集中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复工后,各市县零间隔、模板化推进单位会计核算推广和接入,最大限度地缩短推广实施周期,及时赶超工作进度,模板化推广的集约集成、规范高效的特点得到有力验证。
一是强化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推进会议,财政部门、政数局、软件公司三方随时召开碰头会议,市县财政部门每周报送建设进展,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代理银行和预算单位积极对接,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来确保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二是创新督办机制。结合财政部每月考核通报,组成联合督导组赴市县开展实地督导,对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进行督办。指派专人分地区负责系统建设,对情况和问题坚持做到“收集整理、汇总反馈、督导落实、跟踪问效”四个及时。三是对标通报机制。以财政部通报模式为样板,研究制定《吉林省一体化建设情况考核通报办法》和《一体化建设情况通报统计口径》,按月考核通报市县(区)建设进展情况,以考核通报机制促进激励各地开展一体化建设的规范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