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务研究 | 余玉苗 史有容:研发操纵如何影响研发人员薪酬溢价的经济后果?
研发操纵如何影响研发人员薪酬溢价的经济后果? 薪酬溢价是激发研发人员创造潜能的重要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核心技术优势。但创新的风险性和外部性等特征使得企业在研发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较高的风险,会削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意愿。为了支持企业创新,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局于2008年联合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符合研究开发费用占比、创新能力评价等要求的企业可以提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然而,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激励扭曲”的风险。已有案例表明,企业会通过突击调整薪酬计划或者错误归集员工薪酬等方式实施操纵行为,填补研发投入的达标需求。 与基于效率最大化原则给予员工的薪酬奖励不同,研发操纵行为下的研发人员薪酬溢价是企业为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要求,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增加的迎合式研发投入,可能会改变研发人员薪酬溢价对原有经济后果的激励效应。然而,对于此类研发投入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既有文献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企业实施研发操纵行为增加研发投入,是为了套取政策优惠,不会将研发资源应用于实质性创新活动,无益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改进。但亦有学者提出,研发操纵行为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发投入增长本身会对企业生产产生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从企业创新方面研究了研发人员薪酬溢价的经济后果,并着重探讨了研发操纵行为对薪酬激励效应的影响。 本文以2017~2019年高新技术领域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对研发人员薪酬溢价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人员的薪酬溢价能够提升企业在创新总量和创新质量两方面的产出。出于迎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要求的目的,企业可能会对研发人员的薪酬实施操纵。这一行为对研发人员薪酬溢价和企业创新总量的相关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技术含量更高、周期更长的高质量创新,会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风险承担的能力在薪酬溢价与企业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而在不具有高新技术资质的样本中,研发操纵的负向调节作用更明显。 本文的研究启示主要有:第一,对企业而言,薪酬溢价是激励研发人员提高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而研发操纵会扰乱企业的薪酬激励计划,不利于企业提升高质量创新产出,这表明牺牲企业治理质效实施研发操纵得不偿失。第二,对政策制定者而言,研发操纵情形下,企业对真实研发投入的“伪装”会导致政策失效,资源错误流向造假企业。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异常的研发投入的后续审查,例如一些与同行业相比明显不合理的研发支出项目,避免企业一味迎合政策导致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降。 第一,已有文献主要是从研发操纵的引致因素和抑制方式两个层面展开研究,本文从薪酬溢价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操纵研发投入的具体手段,解释了迎合式研发投入失效的原因,丰富了研发操纵的经济后果研究。 第二,本文以研发人员作为研究主体,分析薪酬激励动机对激励效应的影响,探究了薪酬激励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研发人员薪酬溢价总体上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总量和创新质量的提升,但研发操纵所带来的薪酬溢价会损害激励的正向作用,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警惕企业借薪酬支出实施的粉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