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预算管理一体化 | 浙江:高站位 高标准 预算指标核算管理试点显成效
高站位 高标准 预算指标核算管理试点显成效
浙江省财政厅
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一项全新工作,是财政管理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2021年7月,财政部选择浙江省开展试点改革,这是对浙江省财政工作的肯定和信任,也是赋予浙江省财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财政厅高度重视试点改革工作,按照做实、做细、做好试点改革要求,全省动员,高站位组织部署,科学制定方案,落实落细工作任务,强化服务和支撑保障,勠力同心攻坚克难, 高标准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高站位部署,科学谋划落实落细改革任务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班挂帅指挥强化组织保障。财政厅领导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明确要发挥“头雁”精神,先行组织攻坚,做实、做细、做好试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由厅领导挂帅指挥,预算执行局、总预算局、债务办、数字中心以及各业务处参加的试点工作专班,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各市县财政部门也都成立了由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预算、执行、数字中心等多方参与的试点专班。专班机制强化组织支撑,为有效开展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谋划部署,分阶段分步骤稳妥推进。预算指标核算是内嵌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的底层控制机制,联结财政资金管理全流程各环节业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确保试点工作顺畅实施,财政厅积极谋划,研究制定全省试点方案,从工作目标、试点内容、职责分工和推进计划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部署。按照“分步推进、稳妥实施”原则实施试点工作。第一阶段,2021年,选择省本级、温州市、永嘉县先行开展试点,考虑到预算已执行过半,在预算管理一体化正式库运行环境中无法进行提前下达、预算批复、权责发生制事项、年终结转事项等业务的全流程运行,为确保试点全流程业务运行,经财政部同意,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选择预算数据进行仿真运行,全部数据均来源于正式生产库。第二阶段,2022年1月1日起,在全省范围全面推开,资金涵盖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教育收费和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单位资金等全部财政管理资金,单位涵盖全省所有预算单位。
(三)全面动员全员参与,挂图作战落实落细任务。一是全面动员统一思想。召开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预算指标核算管理试点工作视频动员会议,在全省范围动员部署试点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试点改革目标任务、试点内容、具体计划等。二是全员参与形成合力。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涉及预算资金管理各个环节,需要财政各部门和预算单位协调合作,根据试点工作要求,财政厅及时明晰内部职责分工,明确预算、执行、数字中心总牵头协调,试点运行各环节由财政各业务部门和预算单位共同参与,全员投入试点改革工作。三是挂图作战对表推进。为确保如期完成试点任务,浙江省将整个试点改革任务细分为试点准备、试点运行、试点总结三个阶段,并根据各阶段目标任务,制作更为细化的工作路线图,进一步细化关键节点、具体要求、截止时限和负责人员,将试点工作分解到时、到事、到人,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对表推进落实落细,提高试点工作效率。
高标准实施,强化支撑保障推进改革
(一)强化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一是夯实业务基础,提升改革能力。多次召开专题学习会议,深入学习预算指标核算管理试点方案,围绕“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提高对试点改革重要战略定位、整体框架、具体内容和各环节要求的认识,切实理清思路,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夯实业务基础。同时,根据运行情况和财政部试点工作方案修订情况,结合试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定期组织专班研讨,重点针对试点方案最新修订情况、报表编制、系统完善等方面持续提升认识和业务能力。二是统一标准统筹运维,全省一盘棋提升系统保障。为确保底层数据标准规范,遵循全省“一盘棋”的思路,根据财政部下发的试点方案,细化梳理分析,统一确定核算科目、要素及各要素具体层级等,有效确保预算指标核算管理的标准统一规范。同时,统筹省级和市县技术力量构建多维度技术支撑,省级负责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预算指标核算模块的开发完善;市县本地运维公司负责“最后一公里”,对预算单位提供上门服务;软件开发商负责后台支持性服务;市县财政业务及技术人员作为具体业务专家解答综合性问题。此外,财政厅还建立技术应急支持机制,组织应急小分队对市县提供重点支持,高效保障各地试点工作的运维支撑。三是上下联动强化监测,统筹协调高效推进改革。一方面,及时向财政部汇报,反馈试点运行情况,结合浙江省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实际情况,主动提出完善建议。另一方面,加强对市县指导,通过微信群、钉钉群、远程协助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业务讲解、答疑,了解各地运行具体问题,高效沟通处理和反馈,上下协同加快推进改革。定期统计市县推进情况,总结分析试点运行情况,全面跟踪督导、发现问题、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定期总结分析,及时掌握全省试点情况,不断针对系统薄弱环节提升完善系统功能,并将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层面推广。
(二)勠力攻坚克难,全过程推进试点运行。一是构建完善系统功能,全过程嵌入预算指标核算。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基础上,完成预算指标核算有关模块的开发完善,以业务规则的形式将预算指标核算嵌入预算编制、下达、调整、调剂、用款计划、支付等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的全过程, 形成“记录、控制、报告、对账”等预算指标核算管理四大功能模块。同时,结合试点情况,持续推进功能完善,增加用款计划审批等最初试点方案未纳入但实际业务需要指标核算管理的关键业务场景以及对应的科目;结合财政部最新下发试点方案要求,调整增加有关报表,并根据全省各地实际运行情况,完善对各科目要素默认的控制规则和增加自定义个性化控制规则,以及对触发机制、查询等功能进一步完善。二是细化场景规范运行,全流程动态反映业务全貌。制定试点运行工作列表,清单式细化分解各业务环节场景,明确各环节牵头部门、主要任务、指标核算触发条件、触发分录,更为高效组织各方进行各环节的试点运行。通过统一、固化的会计复式记账核算规则,将三本预算、教育收费资金、单位资金的预算编制、批复、下达、用款计划、支付、年终结转等事项全流程进行预算指标核算,由系统自动记录、反映财政资金各个业务节点的预算指标增减、来源及状态。目前,除调入、调出、年终事项等少数业务外,预算管理、执行管理各环节均已触发生成预算指标核算分录。截至2022年9月28日,全省各市县共产生预算指标核算记账凭证3242万余条,明细记录7106万余条,全面验证了指标核算管理业务场景和记账规则的有效性。三是强化控制,建立指标核算多层次控制机制。根据预算管理要求,设置统一的预算指标核算会计科目余额控制机制和业务要素的规则控制。同时,结合业务实际,对科目要素设置默认的控制规则和自定义的个性化规则。如:部门经济分类科目中“三公”经费控制到项,其他科目控制到款;政府性基金、教育收费以及单位资金按照“以收定支”进行控制等。通过以上相关机制,有效实现预算管理中科目、要素、收支的多层次控制。目前,已形成指标余额、科目余额、项目类型、“三公”经费、以收定支、大额支付等10大项15小项控制机制。
试点成效初显
(一)实现财政管理“横向闭环”,构建预算指标核算“记账、控制、报告、对账”的全方位管理机制。一是实时记录,全流程记录预算指标全生命周期。按照预算指标核算业务场景,将三本预算、教育收费资金、单位资金等纳入预算指标核算范围,对预算指标的批复、分解、下达、调整、调剂、执行和结转结余等全业务场景、全周期过程进行记录,确保复式记账分录嵌入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各个环节,全面、真实、动态记录预算指标全生命周期过程。二是多层控制,全力打造预算管理闭环约束机制。按照“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控制机制,结合浙江省“预算控制指标、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的实际工作机制,构建预算指标核算科目、借贷平衡、业务底层等控制机制,杜绝无预算支出、“三公”经费超支、随意改变经济用途、随意改变项目类型等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全省各地在预算编制不细不实、预算执行不规范等方面受到强有力约束,有效提升全省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三是综合集成,完整准确反映预算管理执行全貌。通过预算指标核算各项报表,实现自动追踪、统计预算指标整体情况,充分发挥预算指标核算报告功能,实时掌握预算指标、预算执行进度、预算变动情况、预算平衡情况全貌,夯实基础,提升对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管理的综合反映、分析能力。
(二)强化财政“内生管理”,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闭环,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通过预算指标核算复式记账分录,全过程记录预算指标业务流程,推动预算管理业务流程更为标准、规范、透明,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拓宽预算管理维度,有效衔接上下级预算指标,及时掌握预算指标的增减、来源及状态。二是严格约束,强化预算执行管理。通过预算指标核算控制功能,强化预算执行中的多层次约束,真正做到预算执行、预算管理源头数据无缝衔接,严格预算指标对资金支付的控制,硬化预算对执行的点对点约束,确保支出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三是变革重塑,规范单位资金管理。通过单位预算指标核算、控制、报告,财政部门切实掌握单位资金收入情况,并对单位资金支付按预算指标进行控制,实时掌握单位资金支付情况,及时控制单位超预算支出,改变了原来单位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 资金使用不规范、效率低下等状况。
(三)实现财政管理“纵向贯通”,健全上下级财政预算管理衔接。一是实时追踪,全面掌握下级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指标核算记录,上级财政部门全过程记录提前下达指标、转移支付、体制结算等下级预算指标管理的全过程,实时掌握下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情况,以及转移支付资金在基层的最终使用情况。二是精准衔接,顺畅下级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指标核算,上下级同步核算,实现数据同步传输,下级财政部门可以实时接收上级转移支付数据,编制更为准确的预算,保持上下财政预算精准衔接、环环相扣。三是实时核对,有效衔接上下级财政预算。通过上下级财政预算指标核算自动对账机制,可以实时核对、关联上下级财政转移支付预算情况等,提高上下级财政预算管理衔接、年终结算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责任编辑: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