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财政这十年 | 十年砥砺奋进路 八桂财政书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财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财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支持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那考河PPP模式、财政金融联动、“桂惠贷”贴息政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等多项工作获中央领导肯定,广西财政厅以中直区直机关最高分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连续10年获区直机关绩效考评一等等次。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力培植财源、挖潜增收,财政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1166.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800.15亿元,年均增长4.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2985.2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806.54亿元,年均增长7.7%;争取中央财政补助(含税收返还)从2012年的178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460亿元,年均增长7.6%;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从2015年的17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11亿元,年均增长35.7%,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坚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结构调整,集中政策资金全力保障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以来全区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1700亿元,以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累计发行新增政府债券6215.13亿元,支持补短板强弱项领域,有效发挥政府债券资金扩投资稳增长作用。加大财政金融联动力度,累计统筹资金527亿元,采取财政贴息、PPP、引导基金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1.1万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区财政科技投入从2012年的42.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70.6亿元。大力推进工业振兴,2017年以来累计统筹整合资金超过700亿元(含专项债券资金),重点支持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从2012年的139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830亿元。研究出台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等系列财税政策,加快推动“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
始终坚持把民生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全区民生支出从2012年的227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584.8亿元,年均增长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每年稳定在八成左右,基本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累计投入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超过6594.5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从2012年的589.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94.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82.3亿元增加到923.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从253.2亿元增加到613.7亿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城乡低保等标准逐步提高。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全区筹措各级各类财政扶贫资金超过4600亿元,推动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连续6年在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中获得A等次。2020年以来全区投入资金283亿元,全力支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相匹配,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支出从2012年的109.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50.7亿元,推动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紧盯建立财政财税体制总目标,加大攻坚破难力度,推动重点改革任务不断取得新进展,财政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多点突破,基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自治区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顺利出台实施,自治区对县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日臻健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创建设立并常态化实施。预算管理改革纵深推进,四本预算实现有效衔接,财政资源统筹机制日益健全,零基预算改革稳步推进,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完善,预决算公开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自治区本级专项资金从2014年的119项整合到2021年的40项,预算管理一体化初步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增点扩面,营改增全面推开和完成,资源税费改革顺利推进,环境保护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地方立法改革顺利完成,非税收入划转改革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北部湾港等为离境港的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获国家批复。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四梁八柱”基本建成,明确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财政领域风险防控力度,财政可持续性显著增强。有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着力构建政府债券“借、用、管、还”的闭环管理体系,全面摸清全区隐性债务底数,稳妥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隐性债务风险稳步缓释,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建立“县级为主、市级帮扶、自治区统筹”的三级兜底保障机制,加强县级“三保”预算审核,健全分类动态监管机制,对高风险地区全部实行“一县一策”管理,加大财力下沉,强化库款调度,有效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不断强化财会监督职能,扎实开展预决算公开、财政扶贫资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减税降费等财税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持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稳步推进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中央和自治区重大财税政策落实落地,促进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提高机关党建工作质量,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工作持续强化,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着力构建“三级书记”带头抓党建工作格局,打造“四强”党支部、模范机关,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大力弘扬“广西财政精神”,践行“广西财政干部文明服务公约”,唱响“广西财政之歌”,财政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以来连续6年在全区财政系统广泛开展“两年”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以《关于加强全区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为统领的“1+N”人才制度,出台激励财政干部担当作为28条措施,深入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人才队伍。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方案等系列廉政制度,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强化财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持续整治“四风”顽症,高质量推进清廉财政机关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十年的奋斗步履铿锵、历历在目。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财政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离不开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远谋划,离不开全区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实干担当、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西财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踔厉笃行,奋力开创财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