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征文 |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更好推动共同富裕

作者: 财政部综合司 黄志鹏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2/06/29

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更好推动共同富裕

财政部综合司  黄志鹏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的高度,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开创性地回答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科学认识共同富裕内涵,是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推动等维度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刻理解“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的重大论断。从实践基础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发展环境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激烈,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影响深远,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从国内看,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仍存在不少短板。从重大意义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是积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全面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核心要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基础。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写道:“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毛泽东同志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总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的阐释。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也不是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而是实现程度有高有低、时间有先有后。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奋斗,普遍达到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涵盖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不是“躺平”中坐等“富裕”,更不是搞福利主义养懒汉。


(三)坚持循序渐进,认真领悟“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步骤安排。共同富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要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不可能一蹴而就。党中央明确了不同阶段的目标:到202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所以,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要有耐心。要细化落实各阶段任务,使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强人力资本素质、拓展有效需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共同富裕形成良性循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地向前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任务


青年干部推动共同富裕首先要掌握经济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一系列规律性成果。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这些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财政青年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增强更好按经济规律办事能力。


(一)不断增强政治能力,学深悟透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推动共同富裕,根本在于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作为青年干部,要始终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领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切行动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指挥,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自觉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分析有关问题,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丰富内涵,不断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更好地将科学理论用于实践、指导推动共同富裕有关工作。


(二)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作为青年干部,要始终加强理论学习、厚实理论功底,不断克服“本领恐慌”;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用科学理论洞察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成效。围绕发展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包括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这些规律性认识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思想、实践基础,是青年干部提高经济专业能力的必修课,必须坚持常学常新、学思践悟。


(三)不断完善方法论,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有正确思想和政策,而且要有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项“过河”的任务,必须依靠“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来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作为青年干部,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学好用好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看待、解决问题;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坚持“十根手指弹钢琴”,提高“七种能力”,做到胸怀全局、坚毅笃行、稳中求进,不断增强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感责任感。


推动财政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都与财政息息相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财政部门使命重大,政策取向可考虑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整体推进体现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有效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职能,将财税政策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放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考量,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同时,具体可考虑从以下方面重点突破:


第一,统筹发挥三种分配方式协同联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三种分配方式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各具相对优势,三种方式协调联动、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初次分配是基础,充分体现效率兼顾公平。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健全各种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效率的体现,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初次分配也易出现劳资矛盾。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支持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注重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和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既保障资本参与社会分配获得增殖和发展,又维护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再分配是关键,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再分配能调节初次分配的不平衡,扩大共同富裕的广度和深度。财政是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的主力军。要建立健全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调节力度,增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第三次分配是补充,发挥独特作用。第三次分配能有效克服市场机制弊端、一定程度弥补政府调节不足,兼顾效率、公平和自愿,有利于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社会公益慈善意识日渐增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多措并举支持发展公益事业。


第二,统筹推动缩小收入和财富差距。能否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的质量和成色。一方面,我国收入差距整体有所缩小,但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比仍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收入基尼系数为0.466,五等份分组中前20%与后20%收入群体收入比为10.3。另一方面,财富是收入的存量,由于积累效应,财富差距比收入差距更为显著,经济增速下行叠加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财富差距分化更为明显。根据《2021年全球财富报告》,2020年中国财富排名前1%居民的财富占比升至30.6%;根据央行调查数据,我国城镇最低20%家庭资产仅占全部样本的2.6%,而最高20%家庭资产占比为63%。因此,未来统筹加强对收入流量和财富存量的调节,更好发挥财税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


第三,统筹缩小显性差距和隐性差距。通过勤劳致富、合法创新创业形成的显性收入差距客观存在,反映效率高低,有利于形成先富带后富的良好社会风尚。但现实中市场的垄断、分割、扭曲很大程度阻碍不同要素平等参与分配,导致较大隐性收入差距。突出表现为资本无序扩张和过度金融化趋势,引发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劳动与资本分配失衡,导致社会财富分化。同时,经济增长放缓,资本收益率可能超过经济增长率,强化资本获取财富能力。此外,大量平台企业、互联网企业依托资本、高杠杆和技术垄断等实现“跑马圈地”,同样引发财富分化问题。解决两种类型差距的政策取向应有所不同,通过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显性收入差距,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种隐性收入的规范和调节。


第四,加快推动补齐短板和加固底板。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仅在分配领域不能根本解决分配问题,要生产分配协调联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着力补齐短板。从人群看,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要把好“保护”的方向盘,切实保护合法收入,鼓励合法经营、敢于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帮助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持续增收;要用好“调节”的指挥棒,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三大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从区域看,主要是农村地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特别是刚脱贫地区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增强其发展内生动力。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增强人的发展能力、进行普惠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手段,对减缓财富代际固化、增强阶层流动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缩小公共产品差距。另一方面,要着力高底板。实体经济是命脉所在,是国际竞争赢得主动的根基。支持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持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继续培育数字经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持平台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张小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