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山东:全面推进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12期 2022/06/28

编者按


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近年来,山东财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顺时应势、主动作为,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齐鲁经济发展跨越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全面推进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财政厅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尽责担当、真抓实干,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财政收支实力增强


一方面,收入规模与质量“双提升”。收入规模不断扩大,2017—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6099亿元增长到7284亿元,首次迈上7000亿元台阶。基层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省136个县(市、区)中,收入超过100亿元、3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由2017年的7个、54个增加到2021年的12个、63个。对上争取成果丰硕,中央财政对山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1年下达山东税收返还和各类转移支付资金3262亿元,比2017年增加569亿元。


另一方面,支出结构与效益“双优化”。2017—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9258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在支出安排上,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实现“八连降”,腾出资金、集中财力保障中央重大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实。其中,围绕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2016—2020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亿元,落实行业扶贫资金457亿元;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19年以来全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621亿元;围绕支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18年以来全省投入财政资金6414亿元;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2019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20亿元的科技创新发展资金,2022年达到145.2亿元。


财政政策提升效能


一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发挥“放水养鱼”效应。近年来,山东财政在顶格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研究出台了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税负,以及免征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省级减负政策。初步统计,仅2017年以来,全省就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近6000亿元,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助力“六稳”“六保”,而且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活力。


二是“握指成拳”,发挥集成效应。聚焦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成出台并迭代更新了财政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5”政策体系、支持八大发展战略政策组合、支持“六稳”“六保”“稳中求进”政策清单,建立新旧动能转换成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工业和现代农业等“十强”县激励、生态文明建设奖补、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体制机制的引导作用,调动了各方面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财金联动”,发挥放大效应。灵活运用市场化政策工具,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经济发展。用足用好专项债券政策,2017年以来,全省(含青岛市,下同)累计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27万亿元,支持了农林水利、公共卫生等领域近万个重大项目建设。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并逐步实现“十强”产业全覆盖,截至2022年3月底,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034个,投资金额1029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3104亿元。运用PPP模式,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累计纳入财政部管理库PPP项目775个,投资额8473亿元。探索实施股权投资改革,省级从2020年起安排资金210余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农业等领域实行“拨改投”,实现财政资金的良性循环和效应放大。实施供应链金融财政扶持政策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政策,帮助企业增信融资,2021年以来全省应收账款确权融资3017.3亿元、签发供应链票据188.7亿元,实现政府采购合同融资96.93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探索形成“按揭农业”“粮食商行”等缓解涉农融资难题的典型模式。初步搭建起省市县“三位一体”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全省纳入名单制管理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达到64家。


民生保障持续加力


坚持把民生支出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2017—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4.2万亿元,年均增长6%。2021年,全省民生支出9243亿元,民生支出占比79%,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地。积极履行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连续三年谋划提出20项重点民生实事建议并督促落实。


就业方面,2017—2021年,全省财政就业支出181亿元,支持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全省统筹24.63亿元资金,为7794家小微企业、43.55万创业个人提供809.58亿元优惠贴息贷款。


教育方面,2017—2021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0747亿元,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续十年保持在20%以上,推动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动态清零,加快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有力促进了“双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等重点项目建设。


文体旅游方面,2017—2021年,全省财政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35亿元,支持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医疗卫生方面,2017—2021年,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4765亿元,支持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80元,居民和职工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80%左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到79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各级财政多渠道筹集资金,足额保障新冠肺炎疫苗免费接种、核酸检测、防控救治能力提升、物资储备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社会保障方面,2017—2021年,全省财政统筹安排支出2646亿元,支持将全省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50元,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45%左右,连续三年大幅提高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


住房保障方面,2017—2021年,全省实现财政住房保障支出1514亿元,支持开工棚户区改造217万套(户),约200余万棚户区群众“出棚进楼”,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155个、惠及居民248.39万户,农村危房改造18.9万户。


财税改革纵深推进


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2019年按照“先集中、后均衡、强激励、促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省以下财政体制,将省财政直管县(市)的范围由20个调整扩大到41个,建立财政困难县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持续加大对基层特别是财政困难地区补助力度。推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9个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


二是加快预算管理改革。2019年实施以“两放权、两统筹、两转变、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省级预算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全口径、一体化”编制,将省级专项资金整合压减为39项,并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推动预算管理聚力提效。2021年,出台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刚性预算、绩效预算、透明预算、可持续预算等“六个预算”改革方向,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


三是扎实推进税费制度改革。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改革,完成耕地占用税、资源税、契税等地方立法,不断建立健全地方税体系;探索实施车船税收入分配改革、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管理改革;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全国率先“清零”。


四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定出台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和省级配套制度办法,搭建起“1+2+30”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扩大管理范围,拓展管理领域,省市两级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创新开展全周期跟踪问效、对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建立部门整体绩效报告制度,省级和15个市全面实施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初步建立部门整体绩效报告和公开制度,省、市两级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全面推开。


五是启动实施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制定全省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实施意见和省级实施方案,出台出资人职责规定、重大事项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办法,常态化开展产权登记、绩效评价、国有金融资本统计监测等工作,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出资人监管体系,推动市县理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切实将6.5万亿元国有金融资产纳入统一管理。“一企一策”纵深推进8户省属骨干金融企业改革,不断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推动金融企业聚焦主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增强,省属骨干金融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升。2021年,8户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三成。


六是稳步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出台省级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组建财欣公司作为省级资产统筹运营平台,建立省级和市级政府公物仓,推动行政事业资产市场化运营和共享共用。将省级单位闲置和出租的970余亩土地、近33万平方米办公用房、3000余套存量公有住房划转省财欣公司统一运营。


七是深入推进政府采购改革。出台全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建立以优质优价采购结果和用户反馈为导向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规范采购市场竞争秩序,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八是扎实推进会计管理改革。认真贯彻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推动政府会计改革落地。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开展社会化评审试点,增设正高级会计师职称。指导推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规范,2021年组织全省1.7万家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报告编报。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