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云南:建设财政大数据应用系统 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作者: 云南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11期 2022/06/21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岩松: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国库是财政资金运行的中枢和纽带,是财政运行数据的主要来源。如何通过分析挖掘财政数据的潜在价值,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财政部门研究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云南省财政部门积极探索财政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建立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财政改革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为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云南:建设财政大数据应用系统

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云南省财政厅




近年来,云南省财政厅牢固树立现代财政理念,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为目标,将数据治理与财政治理有机融合,加强财政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利用,充分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政府会计核算管理改革等成果,积极探索财政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建立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财政数据挖掘使用和分析能力,增强对科学决策和强化管理的信息服务能力,为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目前,云南省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已基本完成国库业务各类应用的主体功能开发,开展了试运行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构建财政大数据应用系统



(一)打通整合内外系统,实时获取生产数据。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通过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系统对接和贯通,直接从财政生产系统中自动提取基础数据,从税务、人民银行、市场监管等部门获取外部数据,把割裂的“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整合为统一整体,收集汇聚财政内部的“左右数据”、跨层级的“上下数据”、跨部门的“内外数据”。在此基础上,探索财政、税务、统计等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及跨部门数据融合,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初步搭建起面向分析主题的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整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收支旬月报、总决算等财政内部数据,以及人民银行库存日报、商业银行财政专户流水、税务部门社保费划转、统计局统计年鉴等外部数据,建立了数据模型与专题数据库。同时,构建数据治理标准,制定数据治理规则,对提取导入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盘点,形成数据资产目录,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二)聚焦管理需要,搭建平台应用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从提升财政国库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的角度出发,梳理现行业务需要和重点事项,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功能应用体系,构建财政大数据监测分析应用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模型和可视化展现等技术手段,让财政信息化建设成果和财政国库积累多年的数据资源,以更便捷、更有效、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截至目前,监测分析平台实时监测应用已建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资金流量、转移支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等9个展示大屏,实现对各类财政业务活动实时在线监测分析。决策分析应用已建成包括财经概况、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力、补助与上解、库款管理等6大主题38个功能模块,以图文、表格等形式,采用多维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对象属性等维度,全面反映各地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监控预警应用已完成指标分配执行、直达资金等功能模块建设。通过预置监控规则,实时掌握每一笔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全过程,实现对各地共同事权、专项转移支付指标和直达资金以项目为单元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监测和风险预警。报表管理应用已汇集导入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旬月报、财政总决算和其他预算执行报表等数据,可自动生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实现报表查询分析功能。


(三)坚持统建共享,推进系统融合发展。基于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三级数据贯通,平台汇聚采集了预算执行系统中各州市、县市区的支出数据。根据管理需要,在充分考虑各地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统筹搭建平台框架体系,科学合理设计开发各功能模块,拓展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通过人员管理和权限设定,省、市、县三级财政用户均可以通过“云南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门户界面登录监测分析平台,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各自的数据分析资料,在大幅提高各地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在统一的框架体系下,平台具有较好的扩展兼容性。根据工作需要,可随时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也可将现有的各类监测分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统一的平台,便于管理,提高效率。按照“边建边用、逐步完善”的原则,目前已将开发完成的部分功能模块对省财政厅部门预算管理处室和各地财政部门开放使用权限。同时,及时收集整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反馈给软件开发方,不断修改完善系统。



进一步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



(一)强化系统集成整合,提升数据分析利用水平。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通过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等系统对接和贯通,形成统一接入、覆盖全省、统筹利用的天然“财政国库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收集汇聚的海量财政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处理,深入挖掘其价值,从而形成可供财政管理运用的大数据库,使数据分析利用变得亲切、简便,不仅有效解决了财政信息碎片化问题,还为开展财政大数据运用、深度挖掘数据价值、辅助经济政策制定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强化数据分析利用,提升财政服务决策能力。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实时动态获取各级财政收支、资金运行和会计核算等全流程数据信息,并接收导入了大量的业务系统数据和历史资料数据。通过深入分析财政业务,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主题、分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和深度利用,以可视化、可追溯、可分析的图表和文字等形式,可全景展现全省财政“收支地图”,直观了解掌握全省财政资金运行情况,还可综合展示财政重点关注的预算指标、直达资金、财政库款、银行账户等方面的总体情况,满足预算联网监督、各类专项资金监控、单位会计核算监管等业务工作需要,为综合分析和财政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提升了财政服务领导决策的水平,在财政科学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财政动态监控,提升资金使用绩效。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依托“制度+技术+信息”优势,构建起全方位动态监控管理体系,对全省各级财政收支执行、转移支付、库款规模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动态反映全省各级财政资金运行情况。通过预置监控预警规则,可及时发现财政资金分配下达、支付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指标分配执行监控预警功能模块为例,财政部门可实时掌握每一笔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实现对全省各级财政所有财政资金以项目为单元进行全生命周期追踪分析和风险监测。在技术上以电子支付凭证流转为主线,对各级财政资金支付进行实时监测。一笔电子支付凭证好比一列承载了财政资金的高铁,通过系统功能可以准确定位或追踪每一笔正在发生的财政资金支付,就像高铁运行监测系统,何时进站,何时出站,何时到站,一目了然。同时,根据管理需要,设置相应监控预警规则,系统能对各级财政在分配使用财政资金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发出预警提示,促进和推动各级财政及时下达和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


(四)强化功能应用拓展,提升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不同管理需要,财政资金运行监测分析平台可进行多层次、跨系统、跨级次、跨年度的财政数据综合分析,为财政收支预测、财政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与问责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完善宏观政策提供更快、更多、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一方面,通过大数据对日常收支活动实施监控,可有效杜绝跑冒滴漏,防止违纪,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益。比如,加强预算支出进度和支出相关数据的监测分析,可提高财政资金保障实效。通过常态化、规范化跟踪掌握重点财政支出、预算支出进度等支出数据,可确保财政资金拨付的时效性和到位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另一方面,通过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完善功能应用体系,推动专户管理、指标管理、集中支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总预算会计、单位财务核算、专项资金监督检查等信息联动整合,强化动态数据监测分析,健全财政“大监督”体系,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促进财政国库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为建立现代财政国库制度,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