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优化绩效目标审核工作机制 提升绩效目标编报质量

作者: 陈娜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09期 2022/05/25

绩效目标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源头,是项目库建设、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的基础和依据。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管理是提高绩效目标编制质量的重要抓手。


当前绩效目标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按照“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的审核主体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有些业务主管部门对绩效目标审核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绩效目标编报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内容填写不完整、指标值量化个数不够等错误,绩效目标审核工作有待加强。财政审核工作主要由绩效管理部门、资金管理部门进行分工审核,绩效管理部门负责规范性审核,资金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性审核,容易造成绩效审核的漏洞。此外,绩效目标审核阶段缺乏专业机构和公众的参与,开门办预算的机制和平台尚未构建。

(二)审核的基础资源支撑不足。绩效目标审核内容包括完整性、相关性、适当性、可行性等,但是现有的审核方式方法、资源资料利用情况还不足以支撑对上述内容的审核,实质审核不足。一是支出标准建设总体滞后。支出标准体系在预算编制和管理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近年来,项目支出标准建设逐步推进,但从实践情况看,还存在项目多标准少、项目支出标准粗放、各类项目支出的历史数据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绩效目标审核的需要。二是现有的指标库指标不全、同类指标多、指标值缺乏、动态调整更新不够等,不利于审核时参考和借鉴。三是预算安排与单位现有资产状况衔接不够,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的配置机制还未建立。四是绩效全过程管理信息利用不足。事前绩效评估要求“对项目绩效目标设置合理性进行论证”,自评复核中要求复核“绩效指标设置的合理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中要求“对绩效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以上各环节对绩效目标管理的工作成果,尚未充分反馈运用到绩效目标审核工作中。

(三)审核方式方法受限。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中提出“一般性项目,采取定性审核的方式;对重点项目,采取定性审核和定量审核相结合的方式”。目前,绩效目标审核方法的运用比较单一,以流程审核、定性分析为主。定性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单位提供的资料是否全面详尽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审核人自身经验和水平的影响。定量方法结果更客观、科学、容易使人信服,但是由于单位提供的资料有限、现有指标库中的数据不完善,行业数据、历史数据缺乏使得定量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

(四)审核约束力不足。绩效目标设置是项目入库和申请预算的前置条件。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一是绩效目标审核结果约束力弱。根据中央部门绩效目标管理办法,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主要用于协助项目报送单位完善绩效目标,不影响项目入库、不影响资金申请等,不存在任何绩效目标编制质量低的成本。部门认为绩效目标无实质约束,不会自觉将绩效目标当作约束自身、改进管理的手段。二是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与预算分配无直接对应关系,绩效与预算“两张皮”。虽然规定绩效目标编制应与部门预算“同步布置、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形合神不合”,审核预算和审核绩效目标分别进行,先确定预算再申报绩效目标。三是对绩效目标质量的考核较为关注材料规范性、项目覆盖率、量化指标个数、审核退回率等方面,缺乏对绩效指标与产业发展规划关联性、重点突出性的考核,影响了绩效目标质量    提升。


优化绩效目标审核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联合审核工作机制,增强绩效目标审核权威性。在现有流程审核的基础上,对重点项目采用联合评审。一是要细化绩效目标审核项目分类。在现有的运转类和特定目标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年度分为上年结转项目、经常性项目、新增项目;按照项目级次分为省本级项目和转移支付项目,省本级项目进一步区分一级项目和二级项目;按照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工程建设类、信息化类、会议类、经费类、人员类等项目,对于新增项目、一级项目、工程建设、信息化等项目,可采用联合评审的方式,对于日常各类项目可采用流程审核方式。二是提升财政部门与预算部门、财政部门内部协同性。对于预算部门开展的事前审核、项目论证等,财政部门可以提前介入,增强财政部门对项目的实质内容的了解。明确财政部门内部预算处、绩效处、业务处、绩效评价中心的职责分工,压实审核责任,开创多部门、多处室协同高效新局面。三是搭建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目标审核的平台。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项目,积极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完善公众参与意见的方式和渠道。通过更广泛汇集各方意见的方式,增强绩效目标审核的权威性,把好项目入口关。

(二)建立常态化审核工作机制,提升绩效目标审核质量。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和使用,项目库制度框架逐步建立,积极推动部门单位提前申报和常态化申报项目,建立绩效目标常态化审核工作机制,适应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一是常态化审核绩效目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必须从“先定预算再定项目”转为“先定项目再定预算”,积极推动部门提前申报项目、全年常态化申报项目,对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常态化审核,增加项目储备质量和成熟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二是动态更新项目库信息。进入预算编制阶段的项目,预算金额的调整、绩效目标的调整需再次进行审核,及时更新项目库绩效目标。对多年度实施的项目分解到各年度的绩效目标进行日常审核。对上年结转项目不再审核绩效目标,自动滚入下年度预算项目。三是日常审核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在部门审核和财政部门审核全覆盖的基础上,完善重点抽查机制。结合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监控、自评复核、重点评价等工作,对绩效目标进行抽查审核,也可结合部门绩效管理水平进行重点抽查。

(三)优化信息资源利用机制,夯实绩效目标审核基础。一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通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信息壁垒,更广泛分析利用部门单位的资产信息、预算资金信息、项目信息、行业专家库信息。二是建立信息利用机制。对事前绩效评估、自评复核、绩效评价中发现的绩效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利用到下年度绩效目标审核工作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绩效管理模块,绩效目标管理与资产管理、单位财务报表等模块联通,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功能。三是建立信息收集和更新机制。指标库、指标值、项目支出标准是进行绩效目标审核的基础和支撑。其信息质量的高低与生命力在于不断更新、不断完善。绩效目标审核的过程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绩效信息的过程,优化指标库、更新指标值、完善支出标准的过程。对部门单位的历史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对产出、成本、效益进行单位内部的纵向比较,同时建立完善部门内部的指标值数据库,对部门之间共通的项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打破固有的部门利益和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

(四)强化审核结果利用机制,提高绩效目标审核有效性。绩效目标审核工作是预算审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围绕预算、服务预算、用于预算。一是审核结果与预算挂钩。绩效目标审核结果是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因素,可采用“等级+联合意见”的形式,审核结果要简单、直观、明了,适应项目库管理的需要,进行常态化滚动管理,对项目审核进行全过程留痕管理。二是审核结果与辅导提升结合。在审核工作结束后,对审核结果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将联合审核组意见及时反馈给预算部门,针对部门存在的问题,给予辅导和政策解答,提高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编报水平,提高部门绩效意识。同时督促部门及时更新指标库指标体系和指标值。三是审核结果与量化评分相结合。将审核结果进行指标化并进行量化评分,作为省级预算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山东省财政绩效评价中心)

责任编辑  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