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推进体育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作者: 任琳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3期 2021/12/24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绩效管理质量,发挥绩效管理实效,将体育系统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通过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工作规程、指标体系等,进一步明确了部门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流程和职责分工,初步建立起体育管理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依据和保障。

(二)形成绩效管理合力,树立绩效理念。采取培训、调研座谈、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等方式,不断强化主管业务司局和项目执行单位的绩效理念,调动各方积极性,落实主管业务司局组织指导责任、项目执行单位的具体实施责任、中介机构的绩效评价责任,形成绩效管理合力。

(三)夯实工作基础,构建绩效指标体系。按照指向明确、细化量化、合理可行、相应匹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能及各类项目支出特点,设定核心绩效指标,构建部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体系,包括训练类、竞赛类、国际交流类、运动员保障类、文化教育类、活动类、购置类等13大类项目,为项目执行单位提供了参考依据,提高了绩效目标的填报质量,规范了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四)加强绩效监控,利用不同方式监控绩效情况。采取自行监控和重点监控两种方式开展工作。项目执行单位自行监控是对单位预算项目运行情况进行的监控:按照绩效运行监控的要求,围绕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等。重点监控是在自行监控的基础上,由绩效管理部门抽取重点项目进行的监控:根据预算及绩效目标的批复,通过调查取证、实地核查等方式,对项目执行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抽查。

(五)提高评价质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照部门三定方案,结合部门职能特点及财政资金用途,制定了国家体育总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和整体支出评价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其中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能特点和核心绩效指标设定;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是对体育管理部门职能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按照部门发展规划结合项目支出绩效指标建立。

(六)推进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国家体育总局绩效专家库在库专家29人,其中管理专家9人,业务专家17人,财务专家2人。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取专业能力强、执业规范、管理水平高的第三方机构进入部门智库,初步建立了部门预算绩效评价“专家团队”和“中介机构库”,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绩效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推动,其他部门参与积极性不足,以被动配合为主。二是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从部门整体情况看,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尚处于深化阶段,绩效目标审核主要是对完整性、相关性的核查,缺乏针对绩效目标适当性和可行性的审核;绩效监控主要是对资金执行进度的通报和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比较,对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实现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注不够;绩效评价范围尚未全覆盖、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公信力有待提升,评价结果应用与预算资金分配结合机制还未理顺。三是绩效指标设定有待进一步优化。从部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设定的13个大类项目核心绩效指标在推进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工作中起到了较大的指导和推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单位在项目立项时仅仅设定了总目标,没有依据总目标增设个性化绩效指标,影响了绩效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应用。此外,绩效评价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国家体育总局的绩效评价主要以项目执行单位自评为主,重点项目绩效评价范围还比较有限。评价结果应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绩效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缺少信息化技术支撑条件下,绩效管理过程中所生成大量的绩效数据信息难以得到有序整理和充分利用,应进一步采取信息化手段加以解决。

因此,应逐步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决策前的绩效目标评审,探索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监控相结合,绩效监控与绩效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质量,加强结果应用,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

(一)树理念:营造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宣传力度、扩大绩效理念的认知范围,尽快让绩效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并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中,提高各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二)建机制:完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申报有机结合、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绩效监控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让参与工作的业务主管司局、项目执行单位和绩效管理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高效运转、全过程闭环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强基础:逐步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判断标准,加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解决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瓶颈”的突破点。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结合体育管理部门实际、绩效目标审核和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对项目核心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完善,进一步提高了绩效目标编报和评价质量。

(四)重落实:逐步强化绩效评估和绩效监控。由于事前评估的结果应用更为直接、事中绩效跟踪能在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把好事前项目立项关,做好事中跟踪监控与纠偏对于绩效评价结果意义重大。要把绩效目标审核工作真正落实,引入中介机构和外部专家,对项目绩效目标进行集中评审,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事中跟踪要发挥项目执行单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执行过程中及时纠偏整改进,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五)抓重点: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为进一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抓住预算管理主要矛盾,一方面应逐步提升绩效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在调整支出结构、促进部门履职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回应社会呼声,扩大社会影响,取得社会共识,示范带动整个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和质量提升。根据项目实施周期,明确评价工作节点,改变以往在项目结束后开展评价的做法,对关注度高的重点项目引入中期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按照工作节点参与项目运行,全面掌握项目执行情况,逐步建立绩效管理专家准入和淘汰机制,保证重点评价工作高质量完成。

(六)促管理:拓展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探索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重要依据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绩效评价结果相对较好项目的支持,核减评价结果较差项目经费,并建立绩效信息公开机制。逐步建立评价结果和预算分配挂钩机制、绩效评价报告机制、绩效问责机制等。

(七)强科技:加强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公平性;建立绩效目标跟踪与财务报账系统的对接,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执行单位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以及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便于加强预算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作者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财务管理和审计中心)

责任编辑  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