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李建刚: 砥砺初心担使命 扬帆起航再前行

作者: 安徽省宿州市财政局 李建刚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1/12/23

2021122314181640240337363070468.jpg


我与《中国财政》结缘在2018年。那时我刚到财政局工作,由于不是财会专业出身,工作起来比较吃力,一时间感觉很茫然,深知只有抓紧学习才能迅速进入角色。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沓报纸杂志中看到了《中国财政》,随手翻阅一阵,便领略到了我们财政系统第一大期刊的魅力。

我首先读到的是卷首评论员文章,文章紧扣热点、观点鲜明,既准确传达了国家大政方针,又文采飞扬,让人读起来如沐春风、催人奋进。我感到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杂志,对于比较喜爱阅读和写作的我来说,多读读肯定可以提高财政专业水平和写作技能。抱着这种态度,我把那期《中国财政》完整地读了一遍,获益匪浅。从此,我如饥似渴地向《中国财政》学习,仔细研读“政策导航”“专家视野”“厅局长论坛”“财政文化”“地方实践”等栏目内容,并结合工作实际运用到公文写作、新闻报道当中。现如今,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财政大家庭,并已开始承担单位的文秘工作,而《中国财政》也早已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

对我而言,研读《中国财政》刊发的文章,从中汲取营养、启发思维、指导实务,已然成为一种习惯,陪伴我在财政工作中不断前行。遇到理论或实务难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查阅《中国财政》,每有收获,喜不自胜。学习与工作有所感悟写成文字时,哪怕只是“豆腐块”大小的业务类文章,也会在第一时间投向《中国财政》,文章若被采用更是喜不自禁,倍感鼓舞。

专业、严谨、及时、精炼,是我眼中《中国财政》的鲜明风格。专业,在于刊发的文章具备专业深度,既有财经大腕们的扛鼎之作、系统内专家领导们的业务指导与宏观论述,更有来自基层财政干部对实务工作颇具问题意识的真知灼见。严谨,在于刊物编校认真,制作精良,栏目设置合理,内容庄重严肃,深度、权威宣传解读财政政策法规,使广大财政干部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为基层财政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各项财政政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及时,在于《中国财政》始终在第一时间传达财政方面的重要会议精神、重要政策、重大举措,反映当下财经学术领域的前沿问题,对于基层财政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财政改革进程中的疑问、对新政策的理解等,都能及时地在《中国财政》中找到相应的文章帮助释疑解惑。精炼,在于刊载的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针对性强,尤以研究、论证财政理论与实务中的困惑与难题见长,自然深受广大财政工作者的喜爱。

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期盼《中国财政》乘着创刊65周年的东风,在坚持弘扬主旋律中不断创新,在坚持服务作者读者中不断发展,在坚持提升品质中不断前行。衷心祝愿《中国财政》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越办越好,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刘慧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