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徐之标:《中国财政》,正青春
第一次接触《中国财政》,是三十年前在大学图书馆内琳琅满目的报刊杂志架上。作为一名财政专业学生,《中国财政》这个名字瞬间吸引了我。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杂志传递的财政理论前沿观点以及对财政经济发展趋势的精准研判,对于研究巨变中的国内宏观经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不仅自己精读《中国财政》,还利用担任校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校广播站播音员的便利,经常在校园广播中,将从《中国财政》获得的主流权威的重大财经政策解读,以及一些课堂上闻所未闻的前沿财经观点、大咖论述分享给全校的莘莘学子,因此收获了不少“粉丝”。背靠《中国财政》,我有一种“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惬意,没有“小道消息”、“意识形态错误”之隐患,行得正、坐得直,步疾蹄稳。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2012年“营改增”试点,再到现在推进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中国财政》站在财经理论的最高地,发出改革最强音,一直致力为中国财政改革发展鼓与呼。我在工作之余,初心不改,总喜欢细读品味《中国财政》,仿佛听到了中国经济的“心跳”,也感受到财政改革曾经的艰难和阵痛,更多的是扑面而来的那种“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之气,承载举旗定向、掌舵领航的历史重任。
感谢您,《中国财政》,一路走来,风景如画。工作中,《中国财政》更是我的好老师、好帮手。“卷首”极具指导性,为我做好工作指明方向;“本期专题”全面深入解读重大财税政策,为我解疑释惑;“地方实践”“工作研究”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提供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的平台,使我受益匪浅……因为《中国财政》的滋养,我的财经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许多接地气、沾着泥土芳香的一线手记、调研报告在《中国财政》、江苏省财政厅网站陆续发表,我还成为了扬州市作协会员。
我最欣喜的是这两年与“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的相遇,每天见字如面,长相厮守,“呼朋唤友”同心助力、增光添彩。特别是今年,丰收的喜悦接踵而至:我积极参与“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推出的“财政宝贝·童心向党”征集活动,推送的“财政宝贝”获得“十佳宝贝”称号;推送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短视频在“同抒爱党心,我们这样为党庆生”征集活动中脱颖而出。特别是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在全国财政系统开展“财政巾帼心向党,携手奋进新征程”征集活动,我的作品《巾帼铁娘子用“志愿红”点燃城市文明之光》定格家乡高邮“六年磨一剑”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的高光时刻,采撷高邮财政人“用笑脸传递真情,用耐心诠释初心,用奋斗成就巾帼精彩”的先进事迹,第一时间在“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展播,受到市领导表扬。同事们也纷纷加入到投稿大军中,成为《中国财政》的拥趸。因为热爱和崇敬,正青春的《中国财政》成了我们心底一种荣耀。
在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之际,祝愿《中国财政》越办越好,我们一起努力、加油!
责任编辑:刘慧娴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