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褚彦含:启我探索 载我期盼

作者: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褚彦含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1/11/23

2021112314311637649108551093508.jpg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中国财政》创刊至今已走过65个年头。在这65年间,中国财政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历程波澜壮阔,财税领域人才辈出,学术研究硕果颇丰,《中国财政》始终坚持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财政工作服务、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服务的根本宗旨,与彬彬济济的财政同仁同进步,与蒸蒸日上的财政事业齐发展,与改革开放大道上阔步前行的伟大祖国共成长。作为《中国财政》的忠实读者,作为财会领域的小辈,我衷心地祝贺《中国财政》生日快乐!

学术之阵地,宣传之干线,独具一格的《中国财政》让我收获颇丰。我眼中的《中国财政》,是兼具学术期刊和行业杂志特征、契合中国财政体系特点的独特刊物。阅读《中国财政》,让我关注到“新基建”投融资等财政发展的重大时代问题,了解到财政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创新,领略到资深学者、一线人员和新生力量的独到观点见解。某种程度上,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次“亲历”中国财政改革发展伟大历程和重要时刻的难得体验。《中国财政》不只是财政知识和观点的重要载体,是财政成就与文化的宣传阵地,更是中国财政改革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是中国财政政策研究、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重要桥梁,是启发改革新思维和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的高端平台。学术性、时代性、思想性在这里幽光频现而交相辉映,政治性、传承性、人民性在这里淋漓尽显而深入人心,《中国财政》如同一位良师,答疑解惑,循循善诱,为无数像我一样的初学者打开了探索之窗,建造了精神家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财政》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当前我国已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着国际动荡、疫情防控、技术革新相交叠的大变局,这样的宏观背景为《中国财政》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新挑战。我十分期待《中国财政》的新突破和新变革:着眼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依托新技术、新媒体、新运营,打造财政研究领域智库型杂志,开辟财经宣传方面融合、反思、创新的新路径。我热切地希望,《中国财政》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在书山学海中稳步前进,长长久久地伴我成长,在财政事业服务国家治理的伟大征程之中绽放绚烂华美的光彩!


责任编辑:李艳芝  梁冬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