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以PPP模式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摘 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公共服务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一项具体举措,已在全国多地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显著效果。四川省巴中市运用PPP模式,补齐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取得了积极成效,也为其他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样本经验。
关键词:PPP模式;乡村振兴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公共服务领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一项具体举措,已在全国多地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显著效果。其中,在四川省巴中市革命老区, PPP模式补齐农业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短板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PPP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初显实效
(一)注入革命老区发展新动力。一是统筹规划,促进革命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川省巴中市革命老区地处秦巴山区,人口分散且交通不便,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分而治之”的人口布局难以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平昌县通过对村镇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治理创新,以交通、教育、养老和产业园区若干PPP项目为支点,通过做强县域经济,集中优势资源,吸引附近村镇居民聚居,有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革命老区人民均等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提供了保障。二是凝聚动力,增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韧性和后劲。在统筹规划发展的基础上,运用PPP模式加强对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在增加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同时,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提高革命老区税收收入、提升区域发展韧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通江县环高明湖经济带建设PPP项目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了城市品质,同时对周边3000余亩土地进行整理,吸引多数产业资本争相竞买土地、投资兴业,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二)破解革命老区发展交通掣肘。一是补足“第一缺位”,弥补山区亟需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带来的企业技术创新,极大弥补了革命老区的山村发展短板。通江县壁州大道片区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通过改扩建工程、市政道路、滨江堤防工程、综合管网、公共服务设施等系列工程,引入企业专业技术挖山、填坑、架桥,提升交通网络技术等级,打通县村通城的门户要道,带动周边土地价值上升50%,解决沿线11个重点乡镇、102个村、10万群众出行问题,架起了连接新旧城区的唯一交通要道。二是设施“从有到好”,破解农村路网碎片化难题。PPP模式的运营优势,促进了革命老区交通由“路”向“路网”的可持续升级改善。平昌县S304金宝新区至响滩扶贫攻坚道路建设PPP项目建成后,解决了路网规模小、通行能力差、景点居民区连通度低等问题,完善了区域干线公路网络结构,通行时间由150分钟缩短至40分钟,拓宽了沿线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乡村旅游空间,推动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互动。
(三)优化革命老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一是为农村学生提供教育的平等准入机会。PPP模式通过集聚优势要素,为农村学生创造平等的教育机会。通江中学虽具百年校史,但山区闭塞校舍简陋,难以满足周边农村学生入学需求。通江中学高明校区PPP项目建设了功能完备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食堂、宿舍等一系列教学设施,及时阻止了通江县生源外流,增加农村生源入学机会,稳步提升了农村优质生源在当地就学的入学率。二是为农村学生提供教育的长久良好环境。平昌中学金宝校区建设PPP项目的建成,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的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就读环境,覆盖了平昌县50平方公里103万人适龄学生就读,在校8300余名师生进入新校舍和食堂,101个教学班支撑起平昌中学良好的教学资质和社会声誉。
(四)推动革命老区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是集中良医佳舍,满足革命老区“老弱病患”的就医需求。平昌县黄滩坝医疗科技产业园PPP项目以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有力提升了当地医疗服务质量,解决了当地医疗资源紧缺、医疗水平低下的问题,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卫生布局,引入社会资本按照二甲专科医院标准新建业务综合楼1幢、床位160张,购置设备、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举措,有效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且与周边妇女儿童医院等医疗机构共同构成了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汇聚了优秀的医护资源,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公共医疗服务质量。二是激发市场动能,丰富革命老区的农旅经济业态。通江县环高明湖经济带建设PPP项目通过生态景观整治、湿地运动公园、银耳文化博览园、核心区市政道路等统一规划和系列工程,在积极助推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促进革命老区1200亩土地升值130万元以上,带动所在县迅速发展起“小银耳、大产业”,拓宽“银耳之乡”的产销渠道和品牌效应,中标企业带动当地1.2万人就业,以电商学院等市场机制每年培训2万人,带动农民收入增至每月4000元。
持续发挥PPP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一)继续运用PPP模式,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缓解老区基础设施需求与资金技术缺口之间的矛盾。财力薄弱地区更为需要财政政策和PPP模式紧密配合,强化逆周期调节作用。一是加强以奖代补资金、专项资金等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革命老区PPP项目开发。二是探索加大对乡村振兴PPP项目政府方资本金投入、融资成本补助和运营期付费的支持,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PPP项目的积极性。
(二)充分释放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利用PPP模式运营优势,有效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一是充分发挥PPP模式作用,动员更多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二是将农村的资源优势与社会资本在资金、筹划、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有效提高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的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处置水平,让乡村发展与社会资本互利共赢,推进革命老区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宣传和推广乡村振兴PPP良好案例和工作经验,加强革命老区综合能力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分类总结梳理乡村振兴PPP项目优秀实践经验,开展乡村振兴PPP专题培训,提升各参与方治理能力,打造“PPP农村人居环境模板”“PPP智慧农业”主题案例样板,引导相关企业和农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形成示范效应,全面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PPP项目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财政部PPP中心)
责任编辑 廖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