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鲍文前:永恒的情结
今年是中国财政杂志社建社40周年,也是《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屈指一算,我与《中国财政》结缘将近三十个春秋。1992年7月,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到图书资料室翻看摆放着的《中国财政》,虽是信手翻来但却爱不释手,当即借阅几本回到办公室读起来。《中国财政》刊登的领导特稿、政策解读、经验交流、业务探讨等文章,对于我这个刚入财政大门从事研究和宣传工作的毛头小伙来说,篇篇很对胃口,随即成为我的工具书和案头杂志,常翻常读、消化吸收、学以致用。通过阅读每期《中国财政》,我把握了国家财政宏观大势,熟知了相关财税政策,了解了财政工作实情,也掌握了研究、宣传文稿的写作要领,《中国财政》逐步成为我无形的指导老师,成为我工作的领路人,伴我一路走来。在这期间,我也尝试着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稿件投给《中国财政》,没想到都得到了编辑老师们的精心斧正,也与编辑老师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8年之后,由于工作关系,我对口联系杂志社“三刊两鉴”在安徽的宣传工作,也直接参与安徽财政的杂志和年鉴编撰,成为杂志社的同行,由以前的拜读《中国财政》进一步拓展到学“三刊两鉴”和宣传“三刊两鉴”,自然对杂志社更加熟悉起来。通过会议、陪同采访、日常联系等机会,我见证了“三刊两鉴”的发展历程,分享了“三刊两鉴”的收获喜悦,也从中学习领悟栏目设置、版式编排、图文风格等办刊经验,以此指导我编好安徽财政的杂志和年鉴。我与杂志社的情缘越结越深,也激励着我走向新的未来。
财苑芳菲四十年,风华正茂谱新篇。祝愿中国财政杂志社在新征程上再铸新的辉煌!祝愿“三刊两鉴”越办越红火!
责任编辑:刘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