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砥砺初心 共创未来 | 赵素文:感恩与《中国财政》相知相遇
结缘《中国财政》,是源于一次征文。《中国财政》的编辑老师没有因为我只是一名小小的乡镇财政分局基层办事员而轻视我,鼓励我投稿,还让我关注了《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仿佛如惊鸿一瞥,与《中国财政》初相遇,便使我怦然心动。她仿佛是一位良师益友,给我予教益,给我予启迪,每天都忍不住要细细品读。 《中国财政》是博大、高远的。她高屋建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广大财政干部做好财政工作提供财税政策解读、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和财政改革的实践经验。《中国财政》是我国财政宣传的主阵地,在我们财政人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在这里发表文章的有部、厅领导,有学术泰斗,有行家里手,有许多让我高山仰止的名字……在这里,我领略了财政的恢宏博大,使我对现代财政制度、国家的主要财经方针政策有了深刻的把握,是我撰写材料的源头活水,是我做好财政本职工作的重要支撑。 《中国财政》是宽厚的。一直以为,如《中国财政》这般高大上的刊物,我只能仰望,于我而言,作为南粤小镇上一名小小的办事员,在上面发表文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中国财政》的编辑老师对每位读者作者都一视同仁,不断鼓励我、支持我投稿,并给我的文章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我大受裨益。去年,我的一篇文章《十年临时工:我为财政献青春》发表在《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上,讲述了我作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者的心路历程,让我备受鼓舞。今年以来,我所在的基层财政分局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全员轮流到一线防疫,连分局长也不例外。每当看到同事们在防疫一线昼夜奋战,还要兼顾财政主业,局领导带头在防疫一线志愿服务,晚上十点还要回办公室处理财政业务工作,我萌发了宣传这些好人好事、宏扬正能量的念头。我与同事们一起收集、梳理,撰写了财政信息《防疫一线学党史,坚守初心担使命》,《中国财政》公众号很快刊发了这篇信息,分局上下欢欣鼓舞。“泰山不辞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财政》的宽厚、广博的胸襟。 《中国财政》是温暖的。这里不是仅有高深的财政理论,还有诗与远方……这里有财政人的故事,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奉献与坚守。每逢季节转换,《中国财政》公众号都会推出优美的古诗词,图文并茂,美仑美奂,洋溢着温暖、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些接地气的栏目,让这本刊物有别于其他严肃的学术期刊,充满了温情。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感恩能与《中国财政》相遇相知,她让我的生命变得丰润,此生我都将珍视她、珍惜她,此心不变,此情不渝!
责任编辑:李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