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作用 全力落实“六保”任务

作者: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离退休干部局青年联合调研团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18期 2021/10/13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分析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的基础上,要求加大“六稳”工作力度,首次提出了“六保”工作任务,明确了“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2020年10月,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联合离退休干部局组成青年调研团,赴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公主岭市开展“根在基层”青年调研实践活动,对财政支持“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粮食安全”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保居民就业

——激活内生动力,“稳”是关键词

(一)减税降费让利企业,盘活复工复产“一池春水”。2020年1—7月,四平市累计新增减税20361.10万元。其中: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7421.25万元;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在2020年翘尾新增减税12939.85万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抗疫情、渡难关。面对疫情影响,四平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实施稳岗补贴政策。截至9月末,共拨付稳岗补贴资金达1211万元,向生产经营困难但恢复有望的企业发放稳岗补贴889万元。据中小微企业桦鑫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2月份在经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对我们公司实行了免征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的政策,同时给予稳岗返还补贴,这样每月能减少4万多元的社保费用,为公司抵御疫情冲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打造劳务输出联盟,建设劳务经济网络。通过政府搭台,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化发展,集中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经纪人,通过组建“四平市劳动输出联盟”,集中对外洽谈业务,集中输送人员,集中跟踪服务。四平市全年域外输出18万人,收入38.25亿元,有效推动劳务经济规模化发展。疫情防控期间,政府和劳务输出联盟紧密配合,保证了外出务工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安全出行。四平市“点对点”的劳务输出,对吉林省的输出就业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保基本民生

——谱写民生新曲,“惠”是大亮点

(一)简化审批程序,关注分散供养。为确保疫情期间困难群众及时享受到社会救助,公主岭市对申请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待遇的困难群众,在个人承诺的前提下,实行村审、乡批、市备案,做到了当日申请、当日审批。按照乡、村两级落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责任制,突出协议监护人责任。截至2020年10月,公主岭市按疫情期间审批程序纳入低保对象4258人,特困人员70人。

(二)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公主岭市已创办公办养老机构19家,床位3459张,入住老人1323人。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生活需求,全市2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到全覆盖。2012年,公主岭市作为省级农村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试点市,率先启动了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工程,共建设农村养老服务大院310所,占行政村总数的75%以上,已全部投入使用。同时充分利用财政扶持政策,对收住本市60周岁以上老人,时间三个月以上的,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的不同程度,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的标准,给予养老机构补贴资助;对收住60周岁及以上的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家庭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的不同程度,每人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减免费用补贴。


保粮食生产

——端牢中国饭碗,“保”是最强音

(一)藏粮于技,助力黑土地增产增收。“黑土地保护,需要种粮大户带动,更需要政策拉动扶持。”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介绍。在2020年财政收支形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中央财政专门安排相关资金,吉林省也积极强化资金投入力度,将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等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作为优先支持方向,为保护性耕作的有序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现行农业生产补贴还需精准发力,想要发挥更大作用,应该研究设立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专项,把一部分补贴资金用在保护和提高地力上。”四平市梨树县副县长高飞介绍。“梨树模式”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带来了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的综合效应。近两年,为了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梨树县对实施“梨树模式”的地块每公顷补贴750元;对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每亩补贴50元;对未达到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每亩补贴40元;对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内的地块,每亩补贴60元。“要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引进农业新技术,搭建农技推广平台,加速推进‘梨树模式’。”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强调。梨树县共出资7000余万元建设了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和标准化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在梨树县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项目10多项,科研投入近千万元。

(二)重农惠民,夯实大国粮仓根基。一是探索将补贴发放与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挂钩的机制,引导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2020年,梨树县获得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3.52亿元。制定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规定补贴范围执行资金管理制度,保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实施农机更新补贴政策,优先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和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机具的补贴需要。2020年,吉林省转移支付梨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988万元,梨树县农机管理部门已受理申请农户1091户,为1386户农户落实了补贴机具。


存在的困难

(一)资金支出压力大,政府债务风险攀升。由于优先考虑,基层“三保”支出得到基本保障,保障了工资按时发放和基本民生支出最低水平需求,但是由于转移就业补助资金不足和减税降费的影响,资金支出压力大,存在较大缺口。同时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地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企业亏损问题较为普遍,难以为社会转型贡献力量。通过对县、市财政的调研发现,市本级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过半,债务负担较为沉重。

(二)配套政策亟需调整完善。一是黑土地使用管理政策缺位。部分农民传统意识根深蒂固,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农肥,重产出、轻投入现象严重,对黑土地保护认识不足,主要技术得不到有效应用,导致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度难以提升,造成黑土表层土壤流失、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土壤退化,从而影响粮食产量和长期收益。二是社会养老服务中政策衔接不畅。如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资源和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帮扶、多头帮扶和遗漏帮扶时有发生,难以形成合力,工作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同时缺乏市场化养老服务运作机制。

(三)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依旧较高。一是小微企业受规模小、财务和管理信息不透明,缺乏资金、技术支撑等自身条件限制,加之商业银行以利润监管考核为目标导向,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定价能力较弱,缺乏激励机制,导致小微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大、成本高,难以生存。二是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风险分担和信用增进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四)人才生态圈困局日益凸显。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企业找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求职者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当地企业一心想靠政府统筹招工解难题的思想较为普遍。同时受疫情影响,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招工难、技工短缺,高校毕业生供求不匹配等问题凸显。


思考与建议

(一)创新实施规模性纾困财政政策。一是完善财政支农机制。增加黑土地保护利用专项财政资金,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整合相关资金,发挥财政支农强大优势,对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施用、轮作、休耕等黑土地保护措施进行财政补贴。二是加大财政调控力度。通过财政资金鼓励创新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激发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巩固和拓展现有的叠加政策成效,提高中小微企业的活力与发展后劲。三是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事业,形成多元市场化机制,将养老服务嵌入到市区中来,从而支持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水平,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提供有效制度供给和良好制度保障。一是完善黑土地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在中央财政专项每年5亿元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整合相关资金补贴,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黑土地保护,构建中央财政强力投入、地方政府积极补贴、社会资本踊跃参与的黑土地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同时,健全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持制度体系,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创新科技服务机制,调动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投身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完善科研成果收益分配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获得感,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开放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三)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引入社会资本支持小微企业直接融资;优化商业银行的考核激励措施,监管机构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贷款管理的考核约束机制,采用正向激励的监管导向,对于普惠金融业务推动较好的商业银行,在年终考评、分支机构设立审批等方面给予鼓励措施,调动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将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支小业务占比。

(四)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紧扣重点产业、关键领域转型发展需求,注重引进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以及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突出人才招引的实用性和精准度。农业是吉林省的优势产业,梨树县又是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站和吉林农业大学示范基地,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来此实践和调研。应抓住契机,引进农业高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用科学的方法为合作社等组织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充分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人力资源中介等开展深度合作,初步构建政府部门、引才主体、社会引才机构、孵化载体为一体的引才体系,帮助企业寻才引才,提质增效。

(调研团成员: 袁理 姚恩炎 吴剑 岳静纯 付克诚)

责任编辑  雷艳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