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以我国疫情有效控制为契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添变数。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萎缩,并将在一个时期内持续产生影响。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积极主动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变、灵活用变、善于变局中开新局。
辩证看待疫情影响
(一)国家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采取更加有力的经济改革举措和更加积极有为的财税政策。大规模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精准的财税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对冲疫情影响,渡过生产和发展的难关。为保证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第一时间落地,中央财政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创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把资金“一竿子插到底”。这些政策举措切实惠企利民,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资本成本,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和税收压力,2020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减税直接增加了企业净利润,降费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为企业大幅度减轻了成本负担,使企业轻装前行。比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地方财政部门在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等。
(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加速了企业短板的暴露。疫情使企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因产业链、供应链存在诸多“断点”“堵点”“薄弱点”而带来的痛楚,这让企业痛定思痛,迫使其在内部加速变革。从企业规模和行业领域来看,一些规模小、风险承受力差的企业,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有人员聚集特点的行业,以及部分出口企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大。另外,从企业自身经营特性来看,对于一些自主创新能力弱、对外依赖性强、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企业,疫情更是加速了其短板的暴露,迫使其必须及时进行结构调整、快速补齐短板、加快疏通产业链供应链。
(三)新冠肺炎疫情促使行业资源集中,加速了医疗行业和互联网企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及常态化防控不仅促进医疗行业加紧补短板、堵漏洞,与时间赛跑,还迫使我们完善医疗健康体系,催生新的行业发展和创新。主要包括应急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等用于治疗或抑制传染扩散的行业的短时爆发式发展;温度测量、病毒检测等检验检疫行业加速发展;催生了传染病医院的大批建设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和医疗队伍长期性建设,并引发了对养老、护理行业人才缺口的重视;催生了对病毒疫苗、生命科学的研究。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一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疫情迫使许多人长时间居家,足不出户,带动了网购等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网上消费持续高速增长。2020年1—10月,全国网络零售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二是大数据交流产业的发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依赖正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使“互联网+健康医疗”加速应用。比如在疫情控制中健康码的使用大大便利了风险排查、减少了人员接触。通过健康状况的排查,客观地建立了整体性的或地域性的健康数据库,充实了健康人群、新冠肺炎感染者和治愈者等数据信息,充实了医院、医疗资源的分布配置等数据信息,加速了健康医疗行业在大数据方面更深层次的应用。三是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比如智能无人物流快递投递得到发展,“互联网+”行业应用深化,互联网地图生态正在形成,应急处理领域发展优势明显。
以我国疫情有效控制为契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用好用足国家的各项政策红利,积极应变。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都要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等宏观环境因素。要特别关注政治和技术环境,一方面尽早做出行业布局调整,避免因他国政治和技术因素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应对因疫情变化带来的影响,用好各项政策优惠,抓紧改善企业经营情况,把资金用在研发等关键环节,使经济活动快速回归正轨。
(二)抓住疫情控制带来的“窗口期”,灵活用变。我国已经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企业应把握对疫情有效控制争取来的“窗口期”,加快发展健康医疗、生命科学、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优势前瞻行业,把握发展机遇,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以这次重大疫情检验出的我国企业的弱势、短板为问题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企业内部落后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企业发展。补齐短板,反向培育优势,并且针对企业重大风险做出预案,提高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
(三)主动求变,积极融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们高质量品质生活需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加剧逆全球化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企业无端打压,更激发我国企业提高核心科技竞争力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我国企业才能不被“卡脖子”。因此,要重视技术开发、人力资本、资金投入,有效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专注提高自主研发、基础研究。利用好我国大市场优势,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同向发力,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加快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作者单位:财政部河南监管局)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