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化,沉睡资源不断被激活,乡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增长点不断增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为充分有效地统筹利用资源,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农业农村领域探索运用PPP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8月20日,山东省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暨潍坊市项目推介会。截至目前,开展乡村振兴领域PPP项目66个,总投资额346亿元,政府拟出资8亿元,预计将吸引撬动社会资本338亿元,撬动比例超过40倍。
以机制为先夯实高效运作PPP基础
由于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数量大,且开发保护要求高,而各地财政资金普遍紧张,“钱从哪里来”成为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省财政部门紧抓痛点,解决难点,大力探索运用PPP模式引导投资,既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又集聚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推介会上,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指出,“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围绕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全省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主导、财政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PPP组织领导机制,研究解决三农领...
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化,沉睡资源不断被激活,乡村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增长点不断增多,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为充分有效地统筹利用资源,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农业农村领域探索运用PPP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8月20日,山东省召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暨潍坊市项目推介会。截至目前,开展乡村振兴领域PPP项目66个,总投资额346亿元,政府拟出资8亿元,预计将吸引撬动社会资本338亿元,撬动比例超过40倍。
以机制为先夯实高效运作PPP基础
由于乡村振兴所需资金数量大,且开发保护要求高,而各地财政资金普遍紧张,“钱从哪里来”成为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因此省财政部门紧抓痛点,解决难点,大力探索运用PPP模式引导投资,既平滑政府财政支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又集聚乡村资源,提升乡村效益,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推介会上,财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指出,“PPP模式的推广应用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围绕乡村振兴的重大主题,全省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建立了政府主导、财政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的PPP组织领导机制,研究解决三农领域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保障项目规范运作。同时,山东财政PPP管理部门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各级财政凝聚“政府+企业+中介+金融+媒体”的强大推力,提升项目运作质量和效率。此外,省财政厅通过门户网站发布信息、举办项目推介会、组织融资论坛等方式,为PPP项目推介搭建平台,促进乡村振兴项目尽快落地。

为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优势、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优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自2020年起,省财政厅启动PPP“高质量发展年”活动,印发《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高质量发展年”活动的指导意见》。目前,乡村振兴类PPP项目已覆盖全省15市50个县区,涵盖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13个行业领域。
以政策为纲凝聚助推乡村振兴合力
近几年,山东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起百镇建设示范行动,通过推广运用PPP模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示范镇建设,对乡镇道路、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2020年,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行业主管部门积极研究谋划,联合发文征集乡村振兴的项目。目前已征集项目13个,投资总额43亿元。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峰强调,山东省鼓励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配套联动,指导市县探索金融支持PPP项目方式,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以潍坊市为例。由于农业农村项目投资收益低、风险高、周期长,潍坊市根据不同类型项目特点,在农村医养、产业发展、存量资产转换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潍坊模式”。2017年,研究出台PPP项目资金奖补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元对全市规范落地项目予以奖励。2018年,将涉及农业农村的项目优先纳入PPP资金奖补范围,单个项目奖补额度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150%。2020年1月,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乡村振兴领域PPP模式运用的意见》,加大对PPP项目扶持力度,强化模式创新,规范项目运作,全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立胜表示,“潍坊模式”作为山东乡村振兴的一个样板,对欠发达地区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山东省不断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择具有稳定经营性现金流、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农业公共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运作。围绕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堵点、难点、痛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聚焦乡村道路、供水、供气、供热、水利设施、垃圾污水处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开展建设管理维护,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以民生为重深挖农业农村PPP项目潜力
山东PPP项目以民生需求为重,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目前,已全面覆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节水行动等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园、绿色农产品加工等质量兴农战略,有效促进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以昌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例。原先产业园土地盐碱化严重,淡水资源匮乏,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种植局限于一户一地模式,机械化程度低,小麦、玉米亩产不足400斤。为彻底扭转靠天吃饭局面,昌邑市立足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产业带动能力作为选择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的重要因素。引入以青阜农业公社为代表的一批优质社会资本,凭借其技术和资金支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完善路网和水利设施,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引入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个片区”。目前,园区流转土地6.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亩产小麦突破1100斤,成为省内土地经营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基础配套设施最全、服务链条最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综合体,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此外,为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民持续致富增收,市党委和政府抓住国家推广应用PPP模式的有利时机,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1亿元,建设昌邑柳疃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5万亩。通过实施“群井汇流”和“海绵村庄”工程,构建农田路网林网框架,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山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峰表示,为充分发挥PPP吸引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山东省下一步将运用好“一张蓝图、两个平台、三方资源”。一张蓝图,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抓到底,在农业农村领域持续推广运用PPP模式;两个平台,既要利用好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又要借助融资推介会、现场交流会等形式搭建沟通平台,推动项目加速落地;三方资源,即整合政府、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三方资源,为乡村振兴筹集更多资金。
为实现农业农村领域PPP项目数量更多、融资更快、质量更好,充分发挥PPP模式优势,山东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大农业农村领域PPP模式推广力度,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弥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PPP力量。
责任编辑 雷艳 梁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