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是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障。近年来,为解决涉农资金专项数量多,支出方向多,分管部门多,交叉重复多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开展了行业性的、区域性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但仍存在整不动、整不顺、整合效果不明显等问题。2019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积极改革涉农资金管理体制,创新涉农资金分配机制,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探索形成“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整合模式,有效解决了省以下整合资金与中央大专项资金在使用上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整合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总规模达到48亿元,其中中央大专项资金13.5亿元,省级10.7亿元,市级8.4亿元,县级15.3亿元,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做大“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总量
按照“能整则整、应整尽整”原则,将纳入整合范围的19个部门、32项专项资金全部整合,设立“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不断放大“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总量。
一是整得全。横向上,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全部纳入整合范围;纵向上,将中央、省、市、县四级涉农资金全部整合,确保“不留死角、不留漏项”。
二是整得实。转变过去由财政部门内部分口分头编制、相关职能科室集中汇总涉农资金预算编制方法,相关职能科室根据上年度预算作基数,再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提出2019年度市级“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总额,一个口子安排,坐实整合资金总量。
三是整得大。坚持“乡村振兴总投入不减少”,在汇总上年投入基数前提下,比上年翻一番,总量达到8.4亿元,为乡村振兴发展任务提供坚强的资金支持。2019年以来,全市共整合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总规模达到48亿元,其中中央大专项资金13.5亿元,省级10.7亿元,市级8.4亿元,县级15.3亿元,实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
加大任务统筹力度,提高“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项目契合度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三步走,在重点区域内统筹实施各级、各类项目,推动中央大专项资金和地方统筹资金“同频共振”,达到多行业融合、集中连片的治理目标。
第一步,理清任务底数。认真梳理本年度中央大专项资金总量及任务清单和地方统筹资金总量及保障重点,按照乡村振兴的任务设置,切块划分出用于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五大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资金规模。
第二步,明确重点区域。以划分的乡村五大振兴资金规模和重点任务为基础,合理预估下年度资金总体规模和重点任务情况,结合乡村振兴总体规划,选取下年度区域发展与重点任务契合点,科学划定重点打造区域,明确下一年度保障重点。
第三步,创新保障方式。对确定重点打造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符合中央大专项任务清单要求的,优先安排使用中央大专项资金;对中央大专项任务无具体地域限制的,优先安排到县级确定的重点区片内。同时对于中央大专项资金无法满足的其他项目资金需求的,按照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整体提升的原则,通过省、市、县三级地方统筹资金予以补齐保障。2019年,全市共集中安排“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36亿元,占整合资金总数的75%,全部用于重点规划区域内,实现连片打造,保障项目安排的集中度和契合度。
加大协同发展力度,高质量编写“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方案
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域特点等要素,依托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年度实施方案。
一是重点突出。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围绕乡村特色优势,明确区域优势产业、确定区域重点项目,加大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对优势产业的培植力度,持续做大做强乡村特色,扭动乡村经济发展引擎,增强重点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拉动力和辐射力。
二是全面提升。坚持乡村五个振兴全面发展,中央大专项资金优先提振乡村弱势经济,地方统筹资金优先补足农村短板产业,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共同引领地方短板弱项尽快实现造血功能和再生能力,促进乡村各大领域整体提档升级,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人才、文化和组织五个振兴全面发展。

三是动态调整。根据中央大专项分批下达特点,及时将收到的中央大专项资金调整补充到规划区域,动态调整年度方案,保障重点区域内项目资金需要。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明确了乡村五大振兴资金量,其中,产业振兴12.4亿元,人才振兴0.13亿元,文化振兴0.12亿元,生态振兴14.6亿元,组织振兴5.2亿元。
加大监管奖惩力度,保障“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安全高效
创新“线上+线下”监管模式,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监控、管理、考核机制,推动“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是实行数字化监控。依托已上线运行的扶贫资金监控平台,延展增设涉农资金动态监管模块,将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全部纳入数字平台,对资金的来源、分配和支出各环节实施分步骤管理、全链条监控,实现资金全程可追溯、数字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制度。建立半月调度制度,对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总额、级次、规模、使用方向、列支科目、资金拨付情况实行每半月调度,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截至目前,“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平均支出进度已达到86%。
三是实行绩效化考核。印发综合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对工作扎实、组织有力、中央大专项和地方统筹资金投入大、集中连片创建效果明显、综合效益发挥好的县市区,切块下达年度资金时,加大支持力度,给予资金倾斜奖励;对资金使用分散、整合成效不明显、综合绩效评价结果差的地方,减少资金安排,激发基层利用“中央大专项+地方统筹”资金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