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紧紧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努力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建章立制 夯实绩效管理基础
推进制度建设。“九尺之台,起于垒土”。近几年,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 《赣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 《赣州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管理办法》等多个意见办法,制定了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多个通知文件,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智库建设。一是组建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选择涵盖会计审计、经济管理、建筑工程、农林水利等十余个行业领域的专家65人成功构建了“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二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机构库。2016年,首次通过政府采购程序,要求资质合格、信誉良好的投标人做好“两道考题”,即根据项目案例,分别编设项目实施方案和个性指标体系,专家据此择优评审确定了8家机构进入“绩效评价机构库”,服务期限2年,有效确保了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质量。
强化考核培训。建立市直部门和县级预算绩效管理年度考核机制,每年组织考核评优,并对先进单位进行表彰通报,有效推动部门、县(市、区)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此外,每年举办多次由各预算部门、财政部门业务科室、相关中介机构参加的预算绩效培训班,不断提高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实操能力。
注重理论调研。在预算绩效工作实践中注重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调研,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近两年,积极探索评价结果应用和政策绩效评价等领域,在搜集积累相关素材基础上,结合全市工作开展实际,分别形成了《关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中应用的思考》 《关于开展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价的思考》课题,从而更好指导工作开展。
增点扩面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过程
发挥绩效目标龙头作用。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部门和项目的“双覆盖”,2016年起,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同步启动绩效目标的编审;2017年市本级首次选择市工信委、市环保局等20个部门的项目支出进行了绩效目标批复试点,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下达。
启动绩效运行监控试点。从2015年开始,在市直各部门开展绩效运行监控试点,2017年选择2个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实时跟踪监控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及时掌握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的差异情况,纠正执行偏差,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保障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拓展绩效评价范围模式。一是进一步扩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自2015年起,组织所有市直部门开展项目绩效自评价,评价资金总量占部门项目支出的比例达到65.9%;二是积极探索部门整体支出试点,自2015年起,要求市直部门自选取本级或下属单位实施部门整体支出自评价。
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一是建立健全专报机制。连续三年市本级将重点评价结果形成汇报材料上报市委、市政府,市主要领导均在汇报材料上作出批示(批阅),要求单位充分用好评价结果,认真抓好整改。二是建立整改机制。将评价结果制成《结果反馈书》送达项目主管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和处理意见向市政府作专题报告。通过“上报—反馈—整改—再上报”流程,确保整改责任的落实,有关问题得以纠正,多数建议被采纳,绩效评价结果得以有效运用,同时,被评价部门“重分配、轻管理,重数量、轻效益”的观念得以扭转,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
精准定向 突出预算绩效重点评价
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评价项目。精准突出重点绩效评价,注重选取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专项支出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不断丰富评价手段,拓展覆盖领域,加大绩效评价力度,评价资金总量逐年提高。2015年以来,市本级共选取48个专项支出和部门整体支出实施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0.3亿。2017年在进一步拓展重点评价范围和资金面的同时,将上级对下级转移支付项目纳入重点评价范围。
加强对第三方机构指导和监督。一是严格工作程序,赣州市本级统一制定了“重点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和“报告模板”,印发了“评价通知书”并附上省绩效局制定的绩效管理纪律“八不准”。二是抓好全过程管理,召开第三方重点绩效工作布置暨培训会,定期调度绩效评价工作,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帮助和解决,对工作开展、评价质量以及执行工作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切实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积极探索 创新预算绩效管理思路
深入推进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从2014年启动以来,试点范围逐年扩大,2017年选择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基础奖补资金等16项专项资金开展竞争性分配试点,涉及资金24亿元。将绩效目标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遴选的重要判断标准,把绩效管理要求贯穿于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通过竞争性分配,初步建立“多中选好,好中选优”的项目优选机制,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探索开展财政政策绩效评价。进一步拓展绩效评价模式,委托高校专家对全市稀土、钨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奖励政策进行了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台了新的《赣州市稀土钨深加工及应用产品奖励办法》,调整了产品奖励标准和奖励门槛,实施更为精准的奖励政策。
积极创新第三方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市本级预算绩效专家库的“智库”作用,采取“机构+专家”的方式对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实施评价,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合理使用相关机构,打好“组合拳”,以专家的“脑”和机构的“手”共同形成合力,切实提高第三方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
责任编辑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