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每当吟诵起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便心潮起伏,激情涌动,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前不久,当我终于站在宝塔山上,双手紧抱那座象征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延安宝塔时,才深切地感受到,延安是多么厚重的一部史诗,是多么精美的一幅画卷。延安有那么多的革命故事,那么深的精神内涵,让人一辈子都读不完。
延安是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来到延安,一住就是13年。13年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最原始的土窑洞里运筹帷幄。延安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延安灯塔指引中国革命的航向,而毛泽东当年所住窑洞桌子上那盏小小的煤油灯正是延安灯塔发光源。在这盏煤油灯下,毛泽东伏案挥毫,彻夜不眠,用他智慧的大脑和犀利的文笔,点燃了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激发了亿万人民抗日反蒋的巨大热情。别看煤油灯光弱如豆,但却炽热如火,承载着伟人的思想光辉,照亮了延安,照亮了全中国。
延安是熔炉,把革命者百炼成钢。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的伟大革命实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炼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培育了永不褪色...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每当吟诵起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作《回延安》,便心潮起伏,激情涌动,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前不久,当我终于站在宝塔山上,双手紧抱那座象征着中国革命胜利的延安宝塔时,才深切地感受到,延安是多么厚重的一部史诗,是多么精美的一幅画卷。延安有那么多的革命故事,那么深的精神内涵,让人一辈子都读不完。
延安是灯塔,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来到延安,一住就是13年。13年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在最原始的土窑洞里运筹帷幄。延安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延安灯塔指引中国革命的航向,而毛泽东当年所住窑洞桌子上那盏小小的煤油灯正是延安灯塔发光源。在这盏煤油灯下,毛泽东伏案挥毫,彻夜不眠,用他智慧的大脑和犀利的文笔,点燃了民族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激发了亿万人民抗日反蒋的巨大热情。别看煤油灯光弱如豆,但却炽热如火,承载着伟人的思想光辉,照亮了延安,照亮了全中国。
延安是熔炉,把革命者百炼成钢。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的伟大革命实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炼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培育了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形成了光照千秋的毛泽东思想,为这块贫瘠的土地培植了无比厚重、不可复制的“红色资源”;中央机关及中央创办的几十所干部学校将其冶炼提纯,融化在每个来延安人的血液中,又使延安成为了锻造人才的革命熔炉。当年一批又一批爱国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延安,不管什么身份,不论什么立场,一旦投身其中,很快就能成为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以致于一位当年在这里访问过10天的西方记者临走前竟发出了如此感叹:“延安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要是在这里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
延安是大海,共产党和老百姓的鱼水亲情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在延安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这里发生过一起普通百姓借雷击死人意外事故辱骂领袖的事件,毛泽东没去追究当事者的责任,而是让人查清事件背后的原因。当得知事情起因于税赋过重的真实情况后,他立即将公粮任务由20万石减到16万石,并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组织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延安,毛泽东把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作了一个最生动的比喻,他说:“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老百姓是水,共产党是鱼。水里可以没鱼,鱼却永远离不开水。”当年的延安鱼游深水水养鱼,只见公仆不见官,处处呈现出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景象,鱼水相依的党群军民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延安是净土,清廉之风为新中国诞生吹来了第一缕曙光。“清廉待客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莱增良田”。当年林伯渠同志写的这首小诗,真实再现了延安时期的清正廉洁,与国统区的黑暗腐败形成鲜明对照。1940年,南洋实业家、华侨领袖陈嘉庚从重庆来延安,在重庆蒋介石花800块大洋为他设宴送行,到延安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菜和房东大娘送的鸡只花了两毛钱为他接风。然而两顿饭的巨大反差却使陈先生得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当年的延安,没有特权,没有物欲,没有醉生梦死,没有灯红酒绿,从领袖到士兵,大家一样领津贴,一样住窑洞,同吃红米饭,同样穿补丁衣。延安纪念馆有两幅毛泽东穿着补丁衣服给中央党校学员讲课和接受美国记者采访的照片令我过目难忘。然而,穿补丁衣的毛泽东最终打败了用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这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腐败不得人心,清廉众志成城。
延安是精神家园,让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诸多深刻内涵铸就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继往开来、不断前行的遗传基因。站在宝塔山顶,望着远处伟人们住过的破旧窑洞与山下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许多人为之感慨、惊叹,从旧社会到新中国,从土窑洞到摩天楼,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奇迹。我想说这是奇迹,更是必然!这必然来自于共产党人骨髓与血液里流淌着的红色精神因子,一旦它爆发释放能量,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匆匆延安行,浓浓延安情。在延安的日子,我仔细寻觅,仔细聆听,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精神受到极大鼓舞,心灵受到极大冲击。我仿佛站在强力磁场的中心,无形的力量把我吸引;又仿佛站在庄严圣坛的中央,无声的号角向我召唤。油然而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让我的双肩沉甸甸的,我掂量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份量。
(作者为山东省财政厅原纪检组长)
责任编辑 李艳芝